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明報專訊】新田科技城的環評報告獲批,報告提出透過建立三寶樹濕地公園(下稱「三寶樹」)及提升魚塘功能等措施,以補償因發展造成的濕地損失。漁護署長梁肇輝表示,三寶樹的詳細設計及規劃,會緊接今年內完成的整體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後展開,將來三寶樹的魚塘會兼備保育及水產養殖功能,亦會研究貼近發展區的魚塘是否適合以高密度及高科技養殖模式營運,建立可持續發展養殖漁業及認證制度,為行業提供長遠穩定的作業環境。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即將退休的漁護署長梁肇輝接受本報專訪,他重申正進行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可行性研究,涵蓋南生圍、三寶樹、蠔殼圍等,「證明無意圖走數(除三寶樹外亦會興建其他公園)」。他稱政府最初推出北都策略時已計劃要填塘,漁護署亦有提意見,認為最重要是看整體效果對長遠保育是否有好處,「如果有2000公頃魚塘,透過濕地公園系統長遠保育,政府積極介入,長遠可做教育、生態旅遊工作,水產發展可以相輔相成,唯一犧牲是部分魚塘要捨棄,但可以補償,絕對可以考慮」。
稱北都新契機 扭「不准發展」保育
梁肇輝稱,塘魚養殖是本港漁業架構重要部分,惟過去保育與養殖之間一直存在矛盾,行業停滯不前,而北都項目是新界北部魚塘濕地保育「新的契機」,扭轉以往「圈地不准發展」保育模式,變成政府可介入、甚至提升魚塘生態。
梁提到去年曾到大灣區考察,當地有魚場在塘壆放置貨櫃,以高密度方式養魚,排出污水由魚塘水體淨化,塘內放養雜魚供雀鳥覓食,達魚菜共生。
委漁民生態友善方式養魚
料產量遜現狀減租補償
他說,政府現時研究將約2000公頃魚塘劃為濕地保育公園,日後將水產養殖及保育結合,政府可委託漁民管理魚塘,以生態友善方式養魚,如魚塘不設防雀網、冬季放低水位供雀鳥覓食等,雖然屆時年產量或會低於現時的2000多公噸,但可透過租金減免等誘因補償營運損失。另外,政府亦會研究高密度塘魚養殖是否適用於三寶樹,將來產量即使略低於現時,但產值可透過可持續養魚方式提升約20%。
至於區內其他擬議濕地保育公園,他指與三寶樹定位不同,例如南生圍可發展生態旅遊,但所有濕地保育公園的主要功能都是濕地保育,而牽涉約2000公頃土地,「一定要分期做,無可能一次過做晒」。
深海網箱養殖最快今年發牌
除了塘魚養殖,本港漁業架構還包括捕撈漁業及海魚養殖,提到海魚養殖,梁肇輝稱政府已指定4個深海養殖區,總面積約600公頃,當中大鵬灣及黃竹角海會率先啟用(另外兩處為外塔門及蒲台);政府已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桁架,一個年產量約300公噸的桁架最新造價約1500萬元,建成後租予業界,業界毋須先投入大量資金。
梁肇輝續稱,漁護署已就深海網箱養殖制定發牌條件,今年稍後會為業界舉行簡布會,最快今年內發出首批牌照,數量視乎申請量及規模等;新牌照設有期限,申請者需提交商業計劃,符合署方要求才有機會獲發牌。本港已有20年沒簽發海魚養殖新牌,牌照由高峰期接近2000個減至現時約900個,年產量約580多公噸,梁預計深海網箱養殖總產量在15年內可增至6000公噸,是漁業架構內最具潛力的行業。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