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7 , 單元19 , 單元27 ,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灣區熱搜:港深莞連線 飛力達打通電子件供應鏈

19-12-2023

飛力達副總裁、華南區域總經理楊帆

位於東莞虎門的全智能倉庫將於2025年完全建成,出貨效率將大大提升,圖為該智能倉庫設計圖。(網上圖片)

飛力達的河套倉庫現時為半自動化,圖為工人在傳送帶前操作。(林迎攝)

【明報專訊】「做電子元器件的物流服務,離不開香港。」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飛力達物流(深圳)公司,每日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經香港入口的電子元器件,再轉至東莞的全自動智能倉庫,形成一條港深莞的進出口供應鏈,再輻射全國各地。其負責人表示,希望利用好河套政策優勢,擴大公司發展。

明報記者 林迎

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代於江蘇昆山起家,2006年以深圳為基地創立華南區總部,2011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飛力達副總裁、華南區域總經理楊帆(圖)稱,從2012至2022年,飛力達實現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進出口額,大灣區貢獻了其中5000億元;今年1至9月共實現超3000億元進出口額,其中大灣區實現了近1500億元。

電子元件物流「離不開香港」

飛力達深圳公司原本位於福田保稅區內,隨後福田保稅區升級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國務院亦於今年8月發布《河套規劃》,楊帆說,「作為區內企業,飛力達也深感政策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創造了很大想像空間。我們會利用好河套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創新氛圍,推動企業邁向更高的台階」。

「做物流服務尤其是做電子元器件的都離不開香港,尤其是全球分撥需要通過香港。」楊帆介紹,2013年飛力達在天水圍投建香港倉庫,面積1.2萬平方米,全部員工是港人,「我們與香港同類型企業有大量合作,這個業態不是一間公司能完成,一定是整個群體來服務,就像接力賽一樣,上游客戶的物流服務商把棒交給我們」。他說香港作為自由港有關稅優勢,海運及空運發展成熟,隨着機場三跑建成,貨運量亦會進一步提升。

東莞智能倉庫 大增出貨效率

2021年,飛力達在東莞虎門投建一個2.5萬平方米的全自動化倉庫,未來還將建成一個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電子元器件集散中心,同樣是全自動化。據工作人員稱,智能倉庫可同時容納22萬件貨物,是同等面積傳統貨架的兩倍;貨物經自動掃碼識別後,由機器人分揀,自動入庫、包裝、秤重、驗貨,日均出貨可達1.5萬件,是傳統貨倉的1.5倍。由於智能系統已設定重複性、機械化作業,員工可以「不用想、不用找、不用等、不用搬上搬下、不用走來走去」,效率大大提高。

楊帆表示,從香港到福田再到東莞,是飛力達在整個大灣區搭建的立體鏈條,原材料進入內地都是先經香港,再根據客戶需要分流到深圳及東莞,如果是上游的元器件,多數先流向大灣區的加工廠,下游產品則可能會轉往成渝或華東組裝,最終產品亦是按客戶要求分流到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如以出口計,從福田到香港的運輸時間約15至20分鐘,再用大概半小時到香港機場,「一天之內這個貨物就可以分撥到全世界的主要城市中去」。

華為是客戶 物流企業要不斷增實力

飛力達服務的客戶多為電子行業龍頭,飛力達物流華南區助理總經理曹鵬稱,華為亦是其客戶之一,「美國的制裁是有一點影響,但是不大」,飛力達不僅將上游元器件運到華為遍佈全國的工廠,亦將產品送往各地。他亦強調,華為的物流供應商不止飛力達一家,而是會從一個「池子」裏挑選,所以需要物流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飛力達以「直接送貨至客戶生產車間」為目標,利用自行研發的供應鏈協同平台,突破傳統的分倉流轉模式,縮短運輸等待時間和生產周期,讓上中下游企業毋須花高成本投進倉儲營運管理。但楊帆稱,福田倉庫由於樓層高度限制,無法改成全自動化,最多只能實現半自動化;而在東莞智能倉庫2025年完全建成後,會着手展開香港倉庫的智能化改造。他還稱,有留意到特首李家超有關引入人才的政策,想招攬更多不同人才,把香港業務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