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新田魚塘錄21保育級鳥種 觀鳥會反駁「荒廢論」

18-12-2023

大白鷺和小白鷺是香港最常見的水鳥,前者喙部呈黃色,後者為黑色。記者3小時觀察期間,目睹共逾10隻大小白鷺。(曾憲宗攝)

本報記者早前隨觀鳥會到訪新田科技城發展項目擬填塘範圍,目睹數個魚塘仍在運作,塘壆和電纜上有不少雀鳥停留,更可見到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飛過。(曾憲宗攝)

圖中後方魚塘疑已閒置,香港觀鳥會認為政府一半魚塘已荒廢說法誤導公眾,讓人誤以為區內生態價值低、可隨意破壞,惟荒廢魚塘可吸引另類雀鳥棲息。(曾憲宗攝)

新田魚塘鄰近深圳,天文台前台長、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憂慮填塘或導致香港西北、河上鄉至深圳羅湖一帶水浸。(曾憲宗攝)

東黃鶺鴒(粵音「脊零」)是冬候鳥,有黃色眉線。(曾憲宗攝)

小鸊鷉(粵音「僻梯」)屬「本地關注」物種之一,在新田魚塘可見其中一隻在暢泳覓食。(曾憲宗攝)

林鷸是本港常見候鳥之一。(曾憲宗攝)

本報記者於觀察期間目睹兩隻屬全球易危的白頸鴉於淺水魚塘覓食,旁有一隻池鷺(左方)。據香港觀鳥會統計,當日共錄到51種雀鳥,21種屬具保育級別。(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新田科技城擬於明年第四季動工,環保署正審議當局提交的環評報告,料短期內開放給公眾查閱以作諮詢。香港觀鳥會稱,原定方案未涉及擬填平90公頃魚塘,質疑方案繞過環評程序,並反駁當局聲稱擬填平的魚塘有一半屬荒廢之說,指閒置魚塘亦有生態價值,憂慮填塘或致日後新界西北以至深圳羅湖水浸。環保署回應稱,「生態影響評估」範圍會調整至工程項目邊界以外500米,署方認為「環評研究概要」已涵蓋更新後的發展範圍和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

另外,發展局回覆本報查詢稱,新田科技城發展範圍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有0.1公頃土地重疊,考慮到公眾參與活動收到的意見,建議調整科技城發展邊界,剔除該重疊範圍,並把它連同附近一些土地加入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擬議範圍。

擬填範圍10塘 至少5仍運作

本報記者上周二(12日)隨觀鳥會到訪新田擬填塘範圍,行經約10個魚塘,觀察到最少5個仍然活躍,包括水泵仍運作、塘邊放有魚糧、漁戶在塘上划艇檢查,塘壆上則有不少雀鳥停留;有一個懷疑閒置魚塘則見數隻雀鳥在上空飛過。3小時考察期間,記者目睹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易危的白頸鴉以及逾10隻大小白鷺等。據觀鳥會統計,當日共記錄到51種雀鳥,其中21種屬具保育級別。

據發展局說法,建議填平的約90公頃魚塘中,一半已無養殖活動或已荒廢多年。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反駁,稱不同狀况的魚塘均有生態價值,荒廢魚塘存在水生植物,可吸引另類雀鳥棲息;放乾水「曬塘」亦可引來短腳鳥類進食塘底昆蟲,質疑荒廢魚塘之說會誤導大眾以為生態價值低、可以破壞。

會方:閒置或曬塘同吸棲息覓食

觀鳥會質疑現時新田科技城發展大綱較2021年方案規模大增近一倍,並涉填平90公頃魚塘,惟未有重做環評研究概要。環保署回應稱,現有研究概要仍能涵蓋環評報告中須評估的環境課題,而研究範圍會因應工程規模增加而調整,例如「生態影響評估」的範圍將包括工程項目最新邊界以外500米範圍。

林超英憂填塘致水浸 發展局:將建蓄洪設施

另外,天文台前台長、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指出,魚塘可短暫儲存暴雨雨水,憂慮填塘或導致香港西北、河上鄉至深圳羅湖一帶水浸。發展局表示,土拓署有為新田科技城做排水影響評估,已考慮有關氣候變化的數據及指引,以及為應對未來因氣候變化引致海平面上升及雨量增加帶來的影響;科技城亦會興建蓄洪設施,改善及活化現有河道等,提高耐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