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港深中大再合辦跨科課程 航天科學地球信息雙主修 穿梭兩地各佔4學期

19-10-2023

中文大學將與中大(深圳)合作開辦新雙主修課程,中大副校長(教育)潘偉賢(右一)稱,深圳課程同受中大教務委員會監管,所有學分與成績均會「互認」。(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昨日宣布,與中大(深圳)合作開辦「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及X雙主修課程」,提供40至50個學額,供兩地各自招收一半學生;新課程經中大教務會審核後,最快明年9月推出,成為中大第二個採用大灣區「2+2」模式的課程。中大副校長(教育)潘偉賢表示,正構思與深圳校園合辦更多跨學科課程,強調中大「完全有能力」推出更多合辦課程。

學額各半 暑假須考察灣區亞洲

新課程在香港及深圳各設約20至25個學額,由兩地分別收生,學生入學後須穿梭兩地上課,修讀時間各佔4個學期,首兩年的暑假亦須到大灣區及亞洲實地考察。潘偉賢表示,深圳課程同受中大教務委員會監管,所有學分與成績均會「互認」,又指正研究部分學科由兩地教師共同授課,「例如涉及內地、香港數據,可否由兩地教師一同帶領學生,研究如何在不同地方應用等」。

至於第二主修安排則稍有不同,當中港校學生將以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作為第一主修,讀畢一年後再從港深兩校提供的9個指定課程中揀選第二主修;深校學生則以原本報讀的課程作為第一主修,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為第二主修,換言之入學後不會再選科。

港中大:有能力推更多合辦課程

中大於今年9月已推出首個港深合辦的「跨學科數據分析及X雙主修課程」,潘偉賢形容課程備受各界歡迎,招收的學生較原定多。她透露,中大正構思更多合辦課程,所涉獵範疇「想先賣個關子」,惟現今不少問題均有賴跨學科知識解決,構思方向「基本上以跨學科為主」。

此外,消息指8間資助大學取錄非本地生的「20%限額」將放寬至40%。潘偉賢歡迎擴大限額,稱中大完全有能力招收更多非本地生,將校園環境變得多元,「當然也要照顧本地學生利益」。

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長王家徹表示,非本地生的學額將與本地生獨立計算,放寬限額後不會因而減少本地學額,而是「收多了非本地生」,反而能讓本地生在校園內便能認識不同文化,有利他們發展。他又稱,中大「擇優而錄」的招生策略不會改變,將繼續取錄能力高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