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縮病人輪候期 研買內地醫療服務 涉低風險類別 初步限港大深圳醫院

19-10-2023

圖為昨日病人在瑪麗醫院專科門診等候。醫管局提供的多項服務被詬病輪候時間長,據悉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循向內地買醫療服務入手,冀紓緩病人輪候時間,並便利內地港人使用醫療服務。(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醫管局多項服務一直存在病人輪候時間漫長情况,本報從多個消息渠道獲悉,下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提出多項跨境醫療措施,包括向內地購買醫療服務供本港病人使用,以紓緩在港輪候時間,並便利內地港人使用;擬購買的服務涉及輪候時間長且風險低的類別,預計起步只涵蓋港大深圳醫院,不排除下一步擴至其他內地醫療機構。

明報記者 張逸羲

多名議員曾先後提倡擴大長者醫療券內地使用範圍,據悉《施政報告》亦會觸及,初步將新增涵蓋約3至5間「三甲醫院」。

考慮放射診斷慢病覆診 未必涵手術

政府致力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已推行先導計劃資助居住大灣區的醫管局病人於港大深圳醫院覆診,明年3月底屆滿。消息稱,政府研究向該院及其他內地醫療機構進一步買服務,該些機構均有本港背景醫生駐診或開辦,亦非全屬內地評為等級最高的三級甲等醫院(三甲醫院),探討範圍包括放射診斷、關節置換術及慢病患者覆診等,要求醫管局提交方案。據悉政府最終傾向收窄至第一步只涵港大深圳醫院,而挑選服務的原則為輪候時間長且風險低,未必涵蓋手術。

醫管局多項服務輪候時間漫長(表),截至今年6月底的過去12個月,內科、骨科及外科門診分別有15萬、10.5萬及18.3萬宗預約新症,全關節置換術截至6月底共3.5萬人輪候預約手術。

灣區用醫療券 增最多5院

現時內地只有港大深圳醫院及旗下一間中心可用醫療券,曾任該院院長的醫衛局長盧寵茂曾稱,擴大醫療券內地使用範圍須考慮相關機構是否港式管理及港資,當局會訂立標準,惟對議員提倡涵蓋三甲醫院有保留。據悉,《施政報告》將提出新增約3至5間大灣區三甲醫院可用醫療券。消息指由於涉及內地醫院收費及本港醫療券系統對接,短期內難涵蓋大批醫院。

彭鴻昌稱便利內地港人

未必吸引市民北上用服務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認為,向內地買服務主要便利居住大灣區港人,未必能吸引本港病人北上使用服務,對紓緩輪候時間作用有限;另他建議涵蓋白內障手術、洗腎等本港現有公私營協作項目。他指內地正推行《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醫院認證,本港有公院參與,有助分辨哪些內地醫院與本港水平相若,建議日後可按該標準釐定向哪些內地醫院買服務或可用醫療券。

曾任食衛局政治助理的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衛生署牙科及皮膚科輪候時間長,下一步可向內地買該些服務。她樂見政府聆聽意見,容許三甲醫院用醫療券,促政府訂立時間表擴至更多三甲醫院,並一併「打通醫健通過河」。

黃國籲醫療券長遠擴閩可用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稱,現時逾50萬港人居內地,認為醫療券可先擴至廣州、中山及東莞,長遠涵蓋較多港人養老的福建,並加快容許以醫療券買內地醫保。

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梁熙稱,醫療券不能用於手術等高風險程序,相信擴大使用範圍屬安全和穩妥,且毋須擔心與內地搶醫療資源。

(施政報告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