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明報專訊】「在經濟下行的時代,大家都在找廉價醫療機械,又要平又要有技術突破,市場上真的很難找。」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校友許嘉銘伙拍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郭嘉威等人開辦醫療機器人公司,以其金融經驗幫助醫療科技走出「象牙塔」。
進駐眾創中心 4創辦人結合科研金融經驗
香港巧捷力醫療機器人公司(Agilis Robotics)於2021年1月在香港科學園註冊,同年在深圳註冊的子公司天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則入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在4名創始人中,許嘉銘與郭嘉威是童年好友,亦一同入讀中大。一次機會下二人重逢,郭向許提到這個研究項目,許則提議,如果研究只用來發論文「大家都抄得」,不如真的做個產品出來賣。另外兩名合伙人是郭嘉威的多年合作伙伴,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副教授陳英權,以及郭的碩士學生何迪朗。
許嘉銘說,傳統內窺鏡檢查只有一支鏡,但他們的技術可使內窺鏡多伸兩隻柔性機械臂,「這對『手臂』一邊是鉗、一邊是刀,既要穿過傳統內窺鏡,又達到足夠的長度和力度,世界上只有我們一家做得到」。兩隻「手臂」比傳統內窺鏡更易操作、更靈活,傳統方法要1小時才能完成的手術,用上新技術後只需15至20分鐘,效率提升近3倍。
創業前,許嘉銘在一間基金公司任職,做過不少「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投資,「很多『18A』公司還遠不如郭教授這個項目成熟,但會玩財務遊戲就能上市」。許後來辭職全心創業,他感謝香港科技園公司和中文大學在融資階段給予很大幫助,其中一名A輪投資人正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引薦,「很多風投找項目時會找學校,認為學校有更多科研成果。我也沒想到原來中文大學在風投界有很高聲望」。
港市場小 進軍內地才有價值
「很多教授在象牙塔裏,對商業操作不理解。賣產品不能只講抱負,很多學術上的東西也吸引不了投資者。」許嘉銘的機械人整套售價僅數十萬港元,「如果產品很厲害但太貴,對投資者也沒意義,必須是又平又正、市場又大」。2022年,巧捷力獲廣州黃埔區邀請到當地設廠,準備申請內地第三類醫療器械認證,未來四五年可實現量產。公司計劃同步向美國申請FDA認證,若通過就可以在香港銷售,「但香港市場太小了,還是要進軍內地市場,投資人才會認為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