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 , 單元2 , 單元8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 單元1.1 , 單元2.1

不想聽加油 睡覺也內疚 迎DSE 四成學生呈抑鬱

13-05-2025

社聯昨發布問卷結果顯示約40%受訪高中生有抑鬱或焦慮徵狀。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右)建議以簡單問候代替一味正面的「加油」。旁為社聯行政總裁陳文宜(中)及總主任(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姚潔玲(左)。(顏筱微攝)

【明報專訊】「你不要再叫我加油,我已經無油啦,我已經疲累到……連睡覺都覺得內疚。」這句話,是飽受壓力的中學文憑試(DSE)考生在聽到旁人一聲聲「加油」後的反應。社聯昨日發布研究,發現逾四成受訪學生呈現抑鬱或焦慮徵狀,逾三成人有失眠徵狀。社聯總主任(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姚潔玲表示,一味正面的「加油」為學生添壓力,鼓勵教師或家長先聆聽學生狀態。

兩成人自評壓力10分

研究指心理困擾來自競爭心態

今屆DSE在上月底結束。社聯今年2至4月做問卷調查,了解中學生面對DSE的壓力,獲1017份回覆,約七成人是中五生、約三成中六生。研究發現逾四成受訪學生呈現抑鬱或焦慮徵狀,逾三成人有失眠徵狀,對DSE壓力的自評分數平均達7.4分(10分滿分),其中約兩成學生更「壓力爆煲」達10分;並分析中五及中六生的心理困擾程度相若。

DSE壓力背後,研究發現學生的心理困擾來自競爭心態、對成敗過分執著,以及對未來感到無望。研究指出,因社會對精神疾病求助的污名,心理困擾愈嚴重的學生愈擔心家人對求助有負面看法,因而更不願意求助。

社聯籲師長「放過自己放過他人」

姚潔玲昨提到,有DSE生曾表示不想再聽到別人說「加油」,稱自己「已無油啦」,更因為睡覺產生內疚感。姚指學生的焦慮源自生活環境,「(家長)日日提醒學生DSE好重要,其實學生都知道,但這些對話着實影響同學的精神健康」。她觀察到現時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比例高,認為教師家長毋須再多加識別,而需從自身着手,建議師長「放過自己」同時「放過他人」,不施加額外壓力予青年,以簡單問候近况代替「加油」,讓學生有機會抒發情緒。

聖若瑟書院副校長譚創耀昨向本報說,可從學校措施着手改善學生精神健康。他稱校內一直推廣精神健康,曾安排中六學生參與攀石,訓練抗逆力,每年DSE放榜前會辦升學及輔導講座,幫助學生面對未知。他認為學校應盡早為學生提供不同課外活動經歷及機會,讓他們尋找學業以外的舞台,並發揮所長,又勉勵學生「不應與其他人比較,應與自己比較,就會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