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 單元1.3

潮行GBA:海龜游灣游歸海

09-05-2025

綠海龜

保護區會將大部分人工繁殖的綠海龜放歸大海,部分留下來幫助研究及教育公眾保育。(陳子凌攝)

海龜保護區所在的雙月灣(圖)是惠東縣著名海灘景區。(陳子凌攝)

位於惠州市惠東縣的海龜保護區是亞洲大陸唯一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現時透過人工繁殖增加綠海龜數量。圖為保護區內人工繁殖成長的綠海龜。(陳子凌攝)

【明報專訊】位於惠州市惠東縣平海鎮的雙月灣,以其獨特海灣地貌聞名。顧名思義,雙月灣由兩個半月形海灣組成,因鳥瞰像兩輪新月,故名雙月。雙月灣度假區除了水清沙幼,可賞海景,當地更有亞洲大陸唯一一個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數十年來保護、救治珍稀瀕危海龜。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海龜保護區所在之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自古是海龜產卵繁殖所,故當地人稱「海龜灣」,然而海龜繁殖率低、天敵眾多生存率低,加上人類活動範圍擴展、海洋污染、升溫等原因,令野生海龜大減。

中國唯一專職從事海龜科研的博士、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海龜保育中心主任夏中榮表示,全球現存7種海龜,中國海域棲息的有綠海龜、玳瑁、蠵龜、太平洋麗龜和棱皮龜共5種。保護區主要保育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海龜,但其餘4種並非不瀕危,其數量比綠海龜更稀少,例如保護區現時人工飼養近300隻綠海龜,卻只有兩隻蠵龜。

綠海龜是唯一一種在香港有繁殖紀錄的海龜,至於野生綠海龜的瀕危程度,夏中榮表示,保護區1985年成立,當時每年逾100隻海龜上岸產卵,但過去十幾年,每年上岸產卵的海龜以個位數計。翻查紀錄,2023年保護區發現一隻野生海龜回沙灘產卵,上一次已是2017年。「以一隻海龜要33年才性成熟來計算,80年代在這裏出世的野生海龜,幾乎沒有能長大返回來產卵」,夏中榮無奈道。

不過,2017年保護區突破人工繁育技術樽頸,現時每年人工培育海龜逾2000隻,除了人工繁殖增加數量,牠們也會被放歸大海,通過衛星追蹤了解海龜生活範圍、習性,評估成活率,盡力保護海龜,「2023年放歸了800隻,去年也有500隻左右,今年也計劃放歸幾百隻」。

除了培訓,保護區也具科普教育的重任,一是對漁民宣傳保護海龜的重要,二是在開放保護區予公眾參觀的同時,提升大眾環保意識。遺憾的是,因曾有旅客向龜池丟雜物導致有海龜誤吞死亡,保護區關閉部分可直接接觸海龜的區域,這證明保育工作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