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 , 單元2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 單元1.1 , 單元1.1

社署研VR助治心理創傷 八成人滿意

12-04-2024

社署近年研發虛擬實境(VR)系統幫助受創傷的服務使用者做心理治療。用家戴上VR眼鏡便可進入個人靜心空間,系統預設44個場景供選擇及構建個人靜心空間,包括實境拍攝的宗教場所如慈山寺(圖),亦可加入喜愛的動物或音樂,宗教場所場景除外。(社署提供)

李先生(化名,前中)認為,使用VR系統能比自行想像更快進入「靜心空間」,平靜放鬆效果更好。後排為社署臨牀心理學家曾佩珊,前排左起為社署高級臨牀心理學家蔡明坤、李先生、社署高級臨牀心理學家陳克文。(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遭遇家暴、親友突離世等衝擊,或會帶來心理陰霾。社署臨牀心理服務科近年獲創科局資助研發虛擬實境(VR)系統,結合生理回饋技術及眼動脫敏再處理療法(EMDR),幫助心理困擾者更有效整理創傷記憶及為接受治療做準備。系統設44個場景供選擇及構建個人「靜心空間」,包括實境拍攝的宗教場所如慈山寺及教堂,亦有卡通農莊等3D場景,使用者也可加入喜歡的音樂,戴VR眼鏡便可進入靜心空間。逾八成使用者滿意結合VR的心理治療體驗。

服務使用者需戴VR眼鏡及智能手帶,並選擇VR場景作靜心空間。心理治療期間,臨牀心理學家透過實時手帶數據如心率變異等,掌握使用者的壓力及情緒變化,並配合「雙側刺激」增強安全感。社署高級臨牀心理學家陳克文指出,VR技術在全球發展成熟,曾應用在社交恐懼訓練,此項目除了治療創傷,亦幫助到有情緒、壓力及行為問題的人。

約60歲的李先生(化名)因工作壓力大和婚姻問題,難控制情緒,曾與妻子發生一次嚴重衝突,2017年被轉介接受心理治療。李的成長過程留下創傷,包括因學業問題屢被父親體罰,成年後經歷感情挫敗患上抑鬱症,需接受精神科治療。

更快入靜心空間 省卻想像易放鬆

他已接受EMDR療法的靜心空間練習數年,但情緒波動時因需時冷靜,較難立即想像並投入靜心空間,前年試用VR系統後因省卻想像,能更快進入靜心空間。現時其靜心空間是360度真實湖泊VR影片,他有感平靜放鬆效果更好,需進入空間的頻率由治療初期隔日一次減至現在數周一次。

110名VR系統使用者中,逾八成滿意結合VR的心理治療體驗,同意能更快及更易感覺平靜放鬆。社署高級臨牀心理學家蔡明坤稱,客觀指標顯示使用VR系統後,參加者平均壓力水平較治療面談開始時明顯降低,初步成效令人鼓舞。

社署2020年展開運用科技提升心理創傷治療成效的測試項目,去年完結,考慮成效不錯,將繼續推展服務,目前共8套VR眼鏡及系統供給6個「臨牀心理服務課」(社署服務單位)。服務使用者在家亦可用手機App「靜心.VR空間」和紙板VR眼鏡重溫靜心空間,現有約1200副紙板VR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