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5 , 單元24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 單元3.2

售農產賣文創 貴州榕江縣直播帶貨增收

27-05-2025

貴陽市菜籃子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郭志群介紹在貴州榕江供應粵港澳大灣區的菜場。該菜場現時主要種植螺絲椒。(黃振豪攝)

貴州榕江政府近年推動電商,設立多媒體基地,當地人透過「抖音」等平台,直播銷售少數民族手製文創產品,為當地俗稱「陪讀媽媽」的婦女帶來收入。(黃振豪攝)

貴州榕江政府近年推動電商,設立多媒體基地,提供場地讓當地婦女透過「抖音」等平台,直播銷售農產品,圖為村婦更會應顧客要求,售出產品後表演唱歌。(黃振豪攝)

【明報專訊】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縣,近年成功脫貧,當地政府除了利用「村超」足球賽帶動旅遊經濟,近年更組織利用電商,以「直播帶貨」、網上直銷等方法,建設物流中心等配套,成功把當地的農產品、少數民族手工藝文創產品,銷售到全國,為當地的「陪讀媽媽」帶來額外收入。

「陪讀媽媽」憑手藝掙外快

香港傳媒採訪團獲中聯辦同貴州當局安排到貴州考察。榕江曾經是政府扶貧縣,但近3年推廣「村超」足球而人氣旺盛。當地政府除了推動足球旅遊業,也設立新媒體產業園,為小商戶提供直播場地及培訓,透過短片平台「抖音」直播等方式銷售。昨日早上本報記者現場所見,同時有3個商戶在做直播,包括一批少數民族村婦載歌載舞推銷辣椒及瓜果,也有穿著苗族服裝的少女推銷少數民族特色設計的文創產品及服飾。

苗族的韋應紅在基地開網店,把少數民族手飾工藝品,結合潮流「盲盒」,售價59元人民幣。她說「村超」讓外界認識榕江,她們乘流量熱潮推售產品,稱今年至今已售出兩萬個盲盒。她推銷的榕江非遺手工作品,六成收入是給製作產品的「陪讀媽媽」,稱她們留家照顧家庭,不能外出打工,而製作手工藝品就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當地另外設立「非遺藝術中心」,招聘一批婦女,以針線做手工藝品,村婦每天最少掙到40元至80元不等以幫補生活。

貴州也是農業大省。貴陽市菜籃子集團在榕江其中一個生產基地,2019年開始成為供粵港澳大灣區菜場,佔地2400畝。菜場負責人郭志群稱,近兩年比較困難,但菜場屬國企下的子公司,營運目的不止是盈利,也要協助當地農業及經濟發展。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