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環保園膠樽回收廠 目標月處理900噸 環團稱目標過低 未及棄置量一半

13-09-2022

膠樽送到工場後,PET和HDPE膠樽經過5項流程,包括前期準備、分離、篩選、再生處理和品質控制後,會轉化成不同類型的薄片,包括準食品級標準的rPET薄片。(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環保署2017年向碧瑤、歐綠保及太古可口可樂聯營的塑新生有限公司(下稱「塑新生」)批出合約,負責設計、建造及營運位於屯門環保園的廢塑膠處理設施。塑新生原定2019年落成,受疫情影響,回收設施延至今年第一季始正式運作,目前以每月處理900公噸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HDPE(高密度聚乙烯)膠樽為目標,目標是將當中八成PET轉化為準食品級rPET塑膠,為本港首間可達準食品級塑膠的回收廠。有環團認為900公噸的目標明顯過低,甚至未能處理本港每日棄置的一半膠樽量,建議政府與公司協議提高目標。

環保署稱租約列明 按情况協商

環保署回覆稱,環保園土地以公開招標形式招租,租戶於投標時須提交承諾回收物處理量、處理技術和每月願付租金等資料,同時租約協議會列明租戶須達到的承諾回收物處理量。署方稱,根據塑新生的相關租約協議,其承諾處理量為每月900公噸廢塑膠,當中約八成屬PET,其餘為PE(聚乙烯)類,政府會按實際情况跟租戶協商。

廠方稱六成可成準食品級rPET

塑新生總經理石柏賢解釋膠樽部分處理程序:首先拆包器將膠樽分開,通過磁鐵分離機吸走金屬雜質,大型滾篩則篩選合乎大小的膠樽,再由機器去除樽身招紙,並透過光學篩選機分類,膠樽經切割、碾碎、清洗和風乾後,最終轉化成rHDPE薄片、招紙薄片、樽蓋、樽環薄片,以及準食品級標準的rPET薄片。薄片按分類應用於汽車或製衣用品等。他補充,目前回收的PET中,一般可將當中六成轉化為準食品級rPET塑膠,最理想情况達八成。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環保園與塑新生的租約列明每月處理900公噸廢塑膠,即每日約30公噸。若以2019年本港堆填區每日棄置的膠瓶量計算,塑新生僅能處理當中兩成。朱認為政府訂立的標準過低,反映決心不足,建議參考外國例子,將回收率提升至最低五成,以追趕國際水平。

翻查資料,碧瑤主席吳永康去年向本報稱,公司回收目標為每日90公噸PET及HDPE塑膠,將較政府合約更進取。按該公司最新目標,其每日僅回收約30公噸PET及HDPE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