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6 , 單元17 ,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灣區熱搜:總規確立南沙角色 助港澳融入國家 穗定位6城市性質 海洋資源科教文化勝深圳

09-10-2024

《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定位廣州6個城市性質,其中「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利好南沙發展。圖為鐵路工人修建南沙的南珠中城際鐵路。(新華社)

【明報專訊】作為當年全國唯一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試點,《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總規》)早前獲國務院正式批覆。《總規》將廣州定位6個城市性質,其中「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的定位利好南沙發展,南沙新區亦是《總規》提出「一帶一軸、三核四極」城市佈局中的三核之一,更顯重要。

明報記者 司徒聰穎

「一帶一軸」發展創新高質量潛力

自從2018年自然資源部推動「多規合一」改革(見另稿),原有的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取代。是次《總規》賦予廣州「廣東省省會」、「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6個城市性質,比過去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增加海洋特色現代化城市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兩項,既利好擁有海洋資源的南沙,也進一步強化廣州作為國家級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是相比深圳而言的重要優勢。

《總規》規劃廣州的空間結構,強調構建「一帶一軸、三核四極」的城市空間佈局(見圖)。「一帶」為珠江高質量發展帶,着力推進廣州中心城區與東部中心聯動發展,加強城市核心功能沿珠江聚集與向東拓展;「一軸」為活力創新軸,串聯國家知識中心城、中心城區、南沙新區等重要戰略節點,打造支撐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陣地。

南沙新區與中心城區、東部中心並列「三核」,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長鄧毛穎表示,「三核」中的南沙新區重點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平台;同時國務院的批覆亦強調,廣州要發揮大灣區核心引擎優勢,建設南沙新區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化與香港、澳門協同發展,加強與深圳「雙城」聯動,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余雲州認為《總規》確立南沙定位,要服務港澳,讓其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中心型城市 地位升至世界層面

《總規》最終目標爭取2035年實現廣州建設「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打造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過去廣州曾發布3份城市總體規劃,目標分別是建設「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今次「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標反映廣州的城市地位已從省、華南區、全國進一步提升至世界層面。

深總規強化與穗聯動 促進港澳合作

深圳市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9月底亦獲國務院批覆,給予該市經濟特區、國家創新型城市、現代海洋城市及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4個城市性質,以及全國經濟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對外開放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4項城市功能;同時提出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成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兩大要求。此外,國務院批覆也提及深圳要與港澳深度合作,強化前海和河套建設,強化與廣州「雙城」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