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機械臂助脊椎手術更精準 港大去年引入 20病人療效增併發減

30-05-2024

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關日康(右)示範操作機械臂系統。他稱機械臂精準引導至預先計劃的位置,亦可看到患者脊柱的實時影像(圖中屏幕),能提高精準度。左為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主任鍾培言。(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去年10月引入輔助機械臂做脊椎手術,為本港首次使用該技術,至今為20名病人施手術。團隊稱手術效果理想,機械臂可精準引導至預先計劃的位置,並為醫生提供實時影像,可大幅提升手術精準度及安全,減少病人併發症風險,改善治療效果。

手術由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脊柱外科專家、瑪麗醫院和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團隊共同進行,20名病人年齡介乎10至79歲。

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兼脊柱外科部門主任關日康稱,脊柱融合手術常用於治療脊柱側彎、畸形脊柱、脊椎骨折等問題,醫生需將螺釘放入畸形的脊柱,以矯正和融合脊柱。傳統手術靠人手操作,引入機械臂系統後,手術前可做三維規劃螺釘植入位置,手術期間機械臂會精準引導至預先計劃的位置,亦為醫生提供患者脊柱的實時影像,手術執行更精準。

脊椎神經線多 誤差後果大

關日康稱,雖然熟練的外科醫生可憑藉其專業技術達到約98%準確度,但脊椎神經線多,若出現失誤將引發嚴重後遺症,「好似飛機失事,一宗都嫌多」,希望借助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穩定性。他說許多病人做脊椎手術前最關注「會唔會癱」,有機械臂輔助之下,可降低修復手術的機率,減少併發症風險。

他稱利用輔助機械臂做手術只需照兩次X光,不同於傳統手術需用X光檢查每粒螺釘位置是否正確,手術期間輻射量降低,且在機械臂輔助下,醫生能更專注軟組織鬆解,令手術效果更好。

被問能否縮短手術時間,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主任鍾培言說,涉及複雜部位時,機械臂輔助可節省不少時間,例如傳統手術在盆骨位置植入螺釘需三四十分鐘,新技術僅需10分鐘。

植螺釘數十分鐘減至10分鐘

培訓方面,關稱團隊事前接受約半年培訓,需時熟悉新技術,提及有時機械臂指引的位置和自己過往臨牀經驗有衝突,需時適應。鍾培言則說即使有機械臂輔助,但仍會人工檢查植入點的位置,最後仍需醫生完成植入,對手感和經驗有一定要求。

72歲劉女士背痛問題持續約20年,2020年開始惡化,形容「好似右腳唔見咗,跌咗落地」,步行亦出現問題,每次步行難持續超過10分鐘,試過物理治療、針灸、推拿等,惟情况持續轉差,於2022年求醫,去年用新技術完成脊椎手術。她稱不擔心利用機械臂輔助手術會有風險,相信自己可受惠,手術後亦康復良好,現能持續站立半小時。

團隊沒披露機械臂系統價錢。關日康希望未來獲捐助支持,亦相信醫管局看到新技術成效後,會按既有程序推廣至全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