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3 , 單元18 , 單元27 ,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與深廣碼頭建組合港 可互補優勢避競爭

29-04-2024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呈下跌趨勢,最新港口排名亦跌出全球十大。本身是招商局港口集團副董事長的嚴剛承認,本港貨運被鄰近港口分流,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港口應採用「組合港」概念,整合大灣區內3個港口的服務,達至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若採用這個概念,大灣區「組合港」是世界第一港,「連上海都比不過」,認為相關政府需就此溝通及協調。他又期望香港與廣東省協調,在港設置大灣區碳交易所,發揮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協調貨運航線 方便客戶付貨

嚴剛認為香港在物流的優勢始終仍在,排名上雖有下跌,碼頭設施較鄰近地區老舊,貨量亦被鄰近的廣州、深圳及南沙等地分流,但中央支持香港繼續發展為國際航空中心,而且本港與深圳的關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列舉港資和黃集團投資深圳鹽田港,招商港也兩地投資,兩地港口有「血緣關係」,商討合作會較其他地方更容易。

他說香港現時不同碼頭公司已組成「港口聯盟」,「大家將之前的競爭轉為合作,為客戶減少物流的成本」,認為未來大灣區港口可以採取類似合作,「現時各航線,有些是停泊香港,有些泊深圳,有些泊廣州,以後大家如果有『組合港』概念,某些航線泊香港,可透過跨境交通付貨,不用客戶去3個港口,他們可節省一兩天時間」。他指內地其他省市都有這個做法,「以前是互相競爭,現在都是『一省一港』」。他相信中央都鼓勵大灣區不同地方朝着「優勢互補」的方向發展。

至於「組合港」內各地如何分工,嚴剛稱政府之間需協調,業界如無政府政策「很難做」,如深圳和廣州在分工上或未有「看法」,他鼓勵特區政府積極與廣東省及各地方政府商討,若可整合各地政策提高服務效率,便有望促成良性轉化,各地可按自身條件做內貿、外貿或中轉貿易,舉例有些地方不適合做水路中轉,「便不用去爭這一批貨」。

船舶融資保險等 港具優勢

嚴剛認為香港碼頭相對於深圳及廣州的確較老舊,「先天不足」,認為政府需一些引導,支持業界更新。但他強調,即使大灣區組成「組合港」互相合作,「不代表香港沒有競爭力」,舉例在大灣區融合發展下,高端服務如船舶融資、註冊甚至相關保險方面,本港有很大優勢;而且中央將香港定位為「國際航運中心」,這都是深圳和廣州所沒有的。

倡港設大灣區碳交易所

嚴剛又建議將大灣區碳交易所設在香港,他指廣州和深圳現在都有碳交易平台,「但都做不大」,認為應在香港設立大灣區碳交易所,利用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做大做強」。他指對關連的持份者而言,排放量愈大,相關成本愈高,但透過高科技便可減少碳排放,這些可在碳交易所內做的資本交易,會產生更多資金投資在相關行業,促進良性發展。他說現時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概念盛行,不少大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均有相關KPI(關鍵績效指標),國際評級機構亦將ESG納入評級標準,因此未來碳經濟非常有潛力,日後亦可將大灣區伙伴「拉進來」。

(香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