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5 , 單元9 , 單元1.2 , 單元1.4

伴SEN童成長 「姨姨」樂見駁嘴 寄養3年半玩又教 盼「某日告別前」學會自理

05-02-2024

沈太(左)成為寄養家長近5年,正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樂樂(化名),近3年半時光,沈太見證樂樂由不懂表達到「識駁嘴駁舌」,深感作為寄養家長的價值,亦鼓勵更多人加入,幫助更多有需要兒童。家福會社工潘姑娘(右)指出,近年本港寄養家長呈老齡化趨勢,又因移民潮等因素,寄養服務供不應求,呼籲更多有心人成為寄養家長。(楊柏賢攝)

寄養家長沈太(右)與現時照顧的兒童樂樂(左)一同參加家福會烘焙活動,沈太認為當寄養家長後生活更充實,亦更有童真,「覺得自己仲有價值」,未來會繼續做寄養家長,盡力幫有需要的兒童與他們的家庭。(家福會提供)

【明報專訊】沈太手機裏有個相簿,是她當「沈姨姨」後為照顧的寄養兒童拍攝的相片合輯,是他們「一齊參加活動、整早餐,玩到癲晒嘅搞笑瞬間」。現時她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10歲男童樂樂(化名),樂樂初到沈太家時,甚至不懂如何刷牙洗澡,沈太逐步教他,「有種由BB開始,陪伴佢成長嘅感覺」。如今樂樂已在這家生活3年半,從「眼光光望住你」到「可以駁嘴駁舌」,沈太見證樂樂轉變,自己亦更了解SEN兒童,感受到作為寄養家長的價值。

明報記者 楊晨

5年前,3個孩子相繼成年,長子與幼女出國讀書,沈太感到家中安靜得讓人不習慣,其後從家福會了解到寄養服務,認為頗有意義,從此成為寄養家庭,「家中多咗個小朋友」。

樂樂是沈太照顧的第二個寄養兒童,她說得知樂樂有特殊教育需要時,一度想放棄,惟想到「好多小朋友都係唔同」,自己亦曾照顧柏金遜症長者,有足夠耐性,決定一試。

沈太向樂樂昔日寄養家長了解生活細節,樂樂日常生活倚賴規則,沈太遂為他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時間設鬧鐘;樂樂對聲音較敏感,她給他買一個兒童風筒,又買一隻狗公仔陪睡覺,每晚讀睡前故事哄入睡。

嘴饞不敢問零食 俯身教他說出口

作為SEN兒童,樂樂起初很難清晰表達自我,沈太會親身示範教他如何表達。沈太的小兒子不時會買零食回家,樂樂嘴饞但不知如何開口,沈太記得第一次,樂樂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沈太跟他一起挪到小兒子身邊,俯下身子在他背後教他說「哥哥,可唔可以請我食」,最終樂樂顫抖着說完這句話。沈太笑言如今樂樂見到有人買零食回家,已經會說「你買嘢返嚟,係咪好好食㗎」,打開話題。

校車爭執上一課 玩遊戲學不怕輸

樂樂待人接物「直來直去」,曾見到有同學在校車吃零食,便向校車姨姨「告發」,該同學反指樂樂在車上進食,兩人發生爭拗,校車姨姨隨即着兩人停止爭吵,令樂樂頓感委屈。沈太和家人得知事情經過後,告訴樂樂以後可先提醒同學在車上吃零食是不對,避免矛盾。

沈太的家人亦幫忙照顧樂樂,她的小兒子原本較內向,成為「大哥哥」後常待在客廳陪樂樂玩遊戲、下象棋。樂樂有次玩遊戲輸了,激動哭泣,沈太和「大哥哥」開導樂樂問他想不想繼續玩,並告訴他繼續玩就一定有可能輸,最後樂樂面對遊戲輸贏變得更坦然。「但佢經常會拖着我玩,因為我一定是最後的輸家。」沈太笑說。

與孩童親母成朋友 「多個同路人」

沈太還與樂樂的媽媽成為朋友,常透過通訊軟件交流,分享樂樂的相片。沈太亦見證樂樂媽媽的成長,從一開始只知道管教他少玩遊戲,到如今會帶他去戶外做運動,有時甚至會主動說能嘗試自己照顧樂樂多幾日,「好似多咗個同路人」。

「𠵱家每日會諗聽日做乜早餐好,都幾享受。」沈太說家中再多一個小孩後生活更充實,自己也變得更童真。現在她會有意識地培養樂樂自理能力,教他洗碗、整理衣服,盼某天告別前樂樂能學會照顧自己。

她說作為姨姨,最開心是日後聽到樂樂能適應離開自己的環境,「始終都要接受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