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美實驗室建功 核聚變產能現突破 首次做到「能量產出高於投入」 新潔淨能源近一步

13-12-2022

【明報專訊】美國科學家在又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核聚變(nuclear fusion)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由聯邦政府資助的加州大型國家實驗室在過去兩星期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實驗中做到能量「淨增加」,即產出的能量高於投入的能量。美國能源部已預告,部長格蘭霍姆今日將攜同主管核安全的副手到實驗室公布研究結果。對比現時建基於核裂變(nuclear fission)的核能技術,核聚變理論上在生產能源時不會有碳排放或製造有漫長半衰期的核廢料,故被視為有力取代化石燃料和現有核能技術的未來潔淨能源,但要真正投入使用料仍需數十年。

最大激光射氫同位素 產2.5兆焦耳能量

美國能源部早前表示,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及負責核安全的副部長赫魯比(Jill Hruby)周二(13日)會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公布核聚變研究的最新進展。英美傳媒隨即引述消息指,實驗室取得的新突破在於首次在核聚變實驗達成產出能量高於投入能量的能量淨增加情况,代表核聚變技術距離投入應用又近一步。

《金融時報》周一(12日)引述3名獲悉研究初步結果的消息人士報道,實驗室研究員利用「慣性約束聚變」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技術,即以全球最大的激光射擊微小的氫同位素等離子體顆粒,過程生產出2.5兆焦耳(megajoule)能量,比激光耗用的2.1兆焦耳能量高出兩成左右。消息人士指研究員仍在分析數據,但承認實驗的能量產出高於預期,導致一些探測儀器損毁,增加分析工作的複雜程度。

FT:產能高於預期 部分探測儀器損毁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承認,旗下以激光為基礎的慣性約束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設施」(NIF)最近完成一次成功的實驗,研究員正分析結果。價值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的NIF原計劃用於模擬核武爆炸測試,但後來改用於核聚變研究。NIF去年8月一次實驗產生1.39兆焦耳能量,相當於當時激光所用能量的約70%。

面對全球暖化持續,以至俄軍侵烏加劇全球能源價格和通脹飈升,多國更致力研究如何應對,研發建基於更環保的核聚變原理之核能技術,便是其一方向。

零碳低輻射 離真正供電仍需數十年

「核聚變」正是太陽得以持續不斷產生巨大能量的科學原理,故人類嘗試利用核聚變原理產能的研究又被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理論的重點在於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巨大能量。世上目前採取的核能和核武技術,都是建立於相反的「核裂變」原理——即利用較重原子核分裂成較輕的原子核。但對比起核裂變,核聚變在產能過程中不會造成碳排放,更不會製造高輻射和半衰期長的核廢料,理論上小量氫燃料即可產生大量能源。科學界自1950年代以來,一直嘗試證明核聚變確可產生比投入量更高的能量,今次實驗結果正是達成這目標。

(金融時報/獨立報/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