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大灣區GBA專題:深圳建國際首個紅樹林中心 推動全球保護修復 歡迎各國共同參與

23-11-2022

每年有逾10萬候鳥在深圳、香港一帶落腳。根據《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決議,深圳將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網上圖片)

紅樹林是濱海生態的重要成員,其根系為不同生物提供棲息環境。(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深圳是「紅樹林」城市,市內有全國唯一位於城市腹地的紅樹林保護區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也是深圳市樹。上周日(13日)閉幕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中國發起的《關於在〈拉姆薩爾濕地公約〉框架內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決議草案》獲通過,將於深圳建立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共同推動全球紅樹林的保護修復工作。

明報記者 林迎

是次《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於11月5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瑞士日內瓦則作為分會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像致開幕辭提到,中國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及至大會閉幕,有關深圳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建議獲通過,該建議還提出,歡迎中國和其他有意願的國家共同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將保護、修復、合理利用紅樹林和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作為工作重點,鼓勵所有感興趣的締約方、非政府組織、社會組織,以開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願參與中心的建立和運作,並與全球其他紅樹林機制緊密合作、互相支持。

國際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主席、深圳市紅樹林基金會理事長雷光春表示,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對全球的紅樹林保護修復、科學研究和可持續發展具重大意義,亦是深圳國際化的重要途徑,因為中心的建設需全球各國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紅樹林基金會將協助該中心建立公開透明的國際平台和合作機制。

深擁全國唯一城區內紅樹林 毗鄰米埔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地區、海岸潮間灘塗上生長的喬木和灌木林的通稱,因樹皮含單寧酸、顯出紅色而得名。全深圳現有紅樹林約213.62公頃,主要分佈在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共同構成保護紅樹林、吸引鳥類棲息的濱海濕地環境。另有部分紅樹林分佈在寶安區的沙井、福永,南山區的沙河,大鵬新區的壩光、南澳等地。資料顯示,每年有逾10萬隻候鳥在深圳及香港一帶濕地落腳,種類超過200種;而深圳和香港組成的后海灣濕地,更是珍稀瀕危水鳥黑臉琵鷺的全球第三大棲息地。今年10月以來,福田紅樹林保護區觀測到100多隻黑臉琵鷺,創歷史新高。

深圳灣環境容量小 惟示範作用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創建於1984年,是全國唯一位處城市腹地且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圳1998年開始治理深圳河,補種紅樹林、不斷擴大面積;當年興建深圳濱海大道還特意繞道。2016年以來,深圳共展開12個濕地保護修復項目,修復紅樹林濕地面積43.33公頃。九三學社社員、深圳環保人士熊楊認為,「深圳灣環境容量很小,從生態保護地角度只能算是微縮區,但它可以起到示範作用。尤其是對加大深圳西部珠江河口和東部大鵬半島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重視因城市建設而受破壞的稀疏紅樹林海岸帶,守住濕地生態安全邊界等,有望得到更大推動。」

此外,深圳亦正興建國家級別的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也正在編製,當中計劃於2025年前修復添補紅樹林面積至少51公頃。深圳也提出力爭2035年前全市濕地保護率達到50%的中長期目標,冀屆時濕地面積總量保持穩定,濱海濕地生態狀况有效改善,建成國際濕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