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明報專訊】清代沉船「長江口二號」在水底150多年後,昨日以「整體遷移」的方式獲打撈出水,稍後將被移入楊浦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古船搭載船貨數量巨大,自2015年在上海崇明橫沙島水域被發現以來,已打撈600餘件完整和可復原的瓷器,反映出晚清生活的生動圖景。
全艘打撈 每小時上升4米
據新華社報道,從20日晚上至21日凌晨,萬噸「大力」號作業船,與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攜手在水下整體打撈。「長江口二號」古船被包裹在22根弧形鋼樑構成的「考古沉箱」中,整體重達8800噸,以每小時約4米的速度逐漸浮出水面,桅杆於昨日零時40分率先上水。
「長江口二號」是一艘清代同治年間的貿易商船,船長38.1米、寬9.9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是中國水下考古發現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木質帆船。
「澎湃新聞」引述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楊介紹,古船上搭載的越南產水煙罐、景德鎮窯瓷器、宜興紫砂等文物,顯示當時國內外技術、貿易、文化的廣泛聯繫。
考古隊發現一件高60厘米的豆青釉青花大瓶,清理淤泥時,從瓶內又取出50隻青花團龍紋杯。專家稱,這種款式流行於晚清民國時期,民間俗稱「嫁妝瓶」,瓶內藏杯則是為節省船運空間。一隻被命名為「001」號的綠釉杯小巧玲瓏,底部有礬紅彩書「同治年制」款識。古船此前被推斷為晚清時期,綠釉杯令專家將年代鎖定在清同治年間。而一件獨特的船員生活用品青釉水煙罐,多方判斷後認為是越南產,反映當時船上可能有東南亞籍船員。
翟楊形容,「長江口二號」是一粒跨越歷史的「時間膠囊」,大量船上生活物品展現了晚清商船航行的生動畫面,為研究中國近代經濟貿易史、長江黃金水道航運史和近代海上絲綢之路提供重要資料。
另有同在2015年被發現的「長江口一號」沉船,為民國時期的一艘鐵質軍艦。「長江口二號」是繼35年前發現廣東宋代「南海一號」沉船之後,中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