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單元17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明報專訊】「上次報道出來後,就有一批深圳官員聯繫我,希望能就我遇到的情况及想法給他們提建議,看看該怎樣在大灣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華港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伍子龍道。今年3月20日A9刊出的專訪中,伍子龍感嘆大灣區欠缺製藥級實驗配套及合資格生產線,刊出後引起政府關注,向其問策,伍子龍稱已綜合自己所見所感整理好一份建議書遞交,「人微言輕,只希望能幫助打破大灣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困局」。
明報記者 陳子凌
伍子龍說,當深圳專門派代表團到香港找上他時,他受寵若驚:「沒想過報道有那麼大迴響,他們表示上級領導十分關注,尤其是我作為香港過來的創業者,提出了目前大灣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不足之處,因此希望我能建言政府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灣區欠初企實驗室 生產需赴京滬
華港龍是城大「HK Tech 300」天使基金團隊之一,主力研發冰凍微針產品。兩年前公司進入大灣區內地城市拓展,伍子龍卻發現區內只有大型藥企或科研團隊專用的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優良實驗室規範)級別實驗室,可供初創企業使用的同級別公共實驗室和儀器欠奉;而區內獲得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世衛制定的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級別廠房也不多,尤其像冰凍微針這種全球創新的產品,大灣區難有符合標準的廠房生產,製冷專業技術人才亦欠缺,故要轉往北京、上海等其他生物醫藥產業配套及生產鏈更完善的城市尋找。
倡仿港科技園模式 官民合組產業園
伍子龍表示,提交的建議書既針對自己在大灣區所遇難題,亦包含對如何扶持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看法。基建配套方面,伍子龍建議由政府出資搭建生物醫藥公共平台和生態圈,參考香港科技園模式,以「政府出資建設和購置硬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模式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因建設產業園、GLP實驗室,小試、中試GMP廠房涉及的金額大,建設周期長,還牽涉城市整體產業規劃佈局,由政府負責可更高效協調資源。
此外,類同現時為港澳青年提供服務的創業基地,伍子龍提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要引進專業化產業運營方,從而建立健全的醫藥企業創業生態圈,由運營方做好技術、生產、研發、金融、人才等對接工作,為入駐基地的企業和科研團隊提供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服務。
推以大帶小 引導藥企拆「專利牆」合研
扶持生物醫藥初創企業方面,伍子龍提出「以大帶小」模式,例如由地方政府牽線,引導大灣區的大型成熟藥企參與孵化生物醫藥初創企業,以促進醫藥研發成果轉化。考慮到知識產權等權益分配問題,他還建議可參考港府產學研1+基金原則上初創團隊應該有70%或以上知識產權的做法,制定權益保護機制,使科創團隊有足夠動力展開原始研發和技術創新。伍子龍亦指出,生物醫藥是周期長的行業,很多有經驗科研科創人員年齡往往超過大灣區人才政策要求,建議因應行業差別,適當調整人才政策受益群體年齡上限。
除了配建配套及人才,如何協助生物醫藥初創企業將科研成果轉化、站穩腳跟也十分重要。伍子龍認為其一是內地生物醫藥產業存在一些「專利牆」思維,成熟藥企未必願將成果開放予其他初創團隊合作進一步研發,建議由政府引導,培養行業於藥物研發過程中形成開放合作、聯合申請的意識和能力,制定合理靈活的知識產權歸屬方案,從而提升大灣區整體生物醫藥的技術成果轉化效率和水平。
再者,生物醫藥產業是典型的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行業,缺乏資金將嚴重影響企業研發動力及最終成果轉化,需要資本長期耐心支持,「現時大灣區在科技類的專項基金不少,一些還去到百億級別,但生物醫藥相關基金數量較少,規模也不大,反觀上海和北京都有百億級的生物醫藥專項基金,也願意長期投資」。伍子龍說,一款新的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可能要花十年廿年甚至更長才進入回報期,難免令希望快見收成的基金卻步,「丹麥的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花了41年,用了數十億美元才研發出抗糖尿病藥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去年該公司為丹麥GDP貢獻約8%。試想想如果大灣區能扶持出一間藥企在某領域上研發全球領先的藥物或技術,對投資者的回報和對地方經濟的長期貢獻有多深遠」。
乏百億級基金難融資 盼完善投資機制
伍子龍理解創投基金乃至地方政府在風險考慮下傾向保守,或者會提出較苛刻的投資條件避免失利,導致生物醫藥初創企業融資難或貴,故希望政府能起帶頭及鼓勵作用,提高資本在生物醫藥初創的參與活躍度,同時完善地方的投資機制、探索盡職免責機制,鼓勵創新,包容失敗,創造投資退出通道,讓資本對生物醫藥初創企業「耐心投」也「放心投」。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公布的「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名單」,全國與大健康、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相關的五大集群分別在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泰連錫(泰州、連雲港、無錫)及京津冀。「廣州和深圳在醫療器械方面有產業集群,但生物醫藥未達到這規模。」伍子龍說,雖然公司能於長三角及京津冀尋找到發展所需,但他憧憬大灣區也可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對香港初創來說,大灣區始終有地理及文化相近優勢,而且給港人的支持也多,論創業環境是更理想的」,他也不否認,就算內地政府接納其建議,要推動區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還需時日,短期內自己還是要做「開荒牛」,但也希望能「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是城大出身的,以後還有很多師弟師妹會在生物醫藥領域發展,能夠出一分力為他們創造更有利的創業條件,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