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兩垃圾焚化爐足取代堆填 環署稱2035年達標 環團指影響減廢意欲

20-06-2024

環保署助理署長(廢物基建)雷學良表示,正在規劃的第二座垃圾焚燒發電設施I.PARK2,最新估計提早兩年建成,屆時本港兩座焚化設施每日垃圾處理量料達9000公噸。(鍾林枝攝)

位於石鼓洲的垃圾焚化設施(圖)預計可於明年內投入運作。環保署稱,所有預製鍋爐燃燒機電組件及煙道氣體潔淨系統組件已由珠海運抵人工島,填海工程、海堤及防波堤的建造工程大致完成。(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本港每日棄置在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約1.1萬公噸,環保署表示,現正施工的石鼓洲焚化設施I.PARK1預計明年落成投入服務,每日處理約3000公噸廢物,擬議的第二座焚化設施I.PARK2落成後處理量6000公噸,兩者處理量共9000公噸,足以達至2035年「零廢堆填」目標。綠惜地球分析,政府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10年後仍有9000公噸廢物需以焚化方式處理,反映其他方式如廚餘及分類回收減廢量有限。

現時全港每日棄置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約1.1萬公噸,政府表示長期目標是在2035年擺脫依賴堆填區直接處理都市固體廢物,達至「零廢堆填」目標。政府正積極推動建設轉廢為能設施,以可持續方式處理剩餘的廢物。

曾嘴焚化爐處理量擬增半

全港首個現代化焚化設施I.PARK1正在石鼓洲旁人工島施工,目標明年投入運作。環保署昨向傳媒展示項目進展,助理署長(廢物基建)雷學良稱,所有預製鍋爐燃燒機電組件及煙道氣體潔淨系統組件已由珠海運抵人工島,而填海工程、海堤及防波堤建造工程大致完成,現正進行地基、土木、廠房、煙囪、樓宇及結構工程,餘下工程主要包括屋宇設備、機電系統及廠房安裝工程,以及設施營運測試等,確保垃圾處理量可達每日3000公噸。

至於I.PARK2,雷學良稱,由於近年外國技術進步,曾嘴選址可興建容量更大的焚化發電設施,故建議每日處理量增由原先設計的4000公噸,增加50%至6000公噸,興建時間亦可縮短兩年,落成時間維持在2030年代初,視乎招標時間而定。第三座擬於北都興建的焚化爐則屬長遠規劃,暫未有動工時間表。

被問到兩個焚化爐落成之後,處理垃圾量合共9000公噸,加上日後繼續推行減廢措施後,是否仍有需要建造更多焚化爐,雷學良指出,政府推動減廢回收力度不變,冀2035年達到「零廢堆填」。

長遠建3座 環團憂過多

至於將來對廢物增長的估算,則要小心處理,政府亦會探討與大灣區合作,打造無廢灣區。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稱,焚化爐需不斷運作才可保持800℃以上溫度,認為政府應小心規劃焚化爐的落成時間及處理量,以避免重蹈外國覆轍,因不夠垃圾焚燒要從其他地區輸入垃圾;例如芬蘭因有剩餘焚燒能力,需從挪威入口垃圾焚燒。陳永傑認為焚化爐處理能力過剩,也會影響市民減廢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