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3 , 單元18 ,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新質生產力發展4條件 港兩強兩弱」 工業專員:科研轉化待加強 塑產業環境「有所為有所不為」

25-04-2024

工業專員葛明(前)上周受訪時介紹他在任生產力局時負責的一個智能生產線項目。他認為目前香港屬發展創科及工業的最好階段,上任後首要工作是盡快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鼓勵企業投資生產,他領導的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亦會做「服務窗口」,讓業界諮詢疑難。(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首任工業專員今年2月底履新,專員領導的「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同步成立。葛明上任後首次受訪,分析本港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他稱香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4項條件中「兩強兩弱」,較弱兩項包括「科研成果轉化」和「建立產業環境」,政府已推政策逐步加強。他形容《創科藍圖》目標將製造業GDP比率由約1%增至5%是「頗大的一個挑戰」,會透過不同舉措落實,首要工作是盡快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鼓勵企業在港投資設廠、發展重點產業。

明報記者 鄭律銘

政府前年12月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並提出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及督導創科產業政策支援工作。葛明是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博士,曾任科大及中大客席教授、在生產力促進局負責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等。葛明說,他1995年從內地來港,從事新型工業化約30年,認為香港正處於創科及工業發展「最好的一個階段」,舉例近日有6名諾貝爾獎、1名圖靈獎得主來港參與論壇,亦有三四間北京、天津及雄安新區企業有意落戶香港,反映他們看好香港創科發展。

稱港基礎研究金融市場具優勢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於黑龍江考察提出「新質生產力」,葛明認為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具備4項條件,已有優勢的包括「良好基礎研究能力」和「健全金融市場」,餘下兩項「科研成果轉化」及「建立產業環境」則較弱。他不諱言本港在成果轉化方面做得不算太好,故政府推出「產學研1+計劃」,為大學團隊提供最多1億元資助上限,配對大學或業界資金,目的就是推動科研轉化成產品,推出市場。

優先推生物科技AI先進製造業

至於建立產業環境,他形容是香港目前最弱一環,故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選擇推動相對有優勢的3項產業發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生命健康科技方面,他稱本港優勢是臨牀研究數據受內地及世界認可、有兩間全球排名前40的醫學院;人工智能方面,香港學術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在全球前三名,同時培育出不少獨角獸企業如商湯、思謀科技等。至於製造業,他認為本港1970年代曾是世界重要的輕工產業中心,日後結合人工智能發展,將可建立優勢。

本港有企業建立技術基礎後到內地發展,葛明透露亦有內地企業來港覓得機遇。來自北京的自動駕駛科企「馭勢科技」為香港國際機場提供多輛無人駕駛車,包括行李車、巡邏車及穿梭巴士等。葛明指出,該公司在港得到「豐富的應用場景」,此後內地制訂機場無人駕駛標準時,亦有參考馭勢與香港機場制訂的準則,而馭勢正計劃進軍新加坡等市場。

首務推「新型工業加速計劃」

上任至今約8星期,葛明稱首要工作是處理涉100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在立法會財委會的撥款程序,並將聯同其他部門達到2027年前引進100間重點企業的目標。

葛明指出,不少境外來港企業「人生地不熟」,未必了解如何在港設廠、政府有哪些支援,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會做「服務窗口」供諮詢,未來亦會積極與工業界持份者溝通,了解其政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