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單元8 ,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明報專訊】所有參與「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上學年起須每學年舉辦至少一項與中華文化相關的校本活動。教育局稱,所有幼稚園在上學年皆已滿足要求。有幼稚園校長表示,學界普遍會在節日活動、日常課堂「慢慢滲入中國元素」,讓幼童對所處的地區、國家產生歸屬感,「知道我們身處香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屬於國家的一分子」。
每年搞文化活動 參與計劃幼園達標
教育局去年斥資6000萬元推出一筆過「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供參與計劃的幼稚園籌辦有關中華文化的校本活動,並在學校網頁展示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的設計及成果。
位於荃灣的仁濟醫院蔡百泰幼稚園設有「中華文化廊」,目前該走廊展示國旗與區旗的特徵、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以及《弟子規》部分段落內容,幼童每天行經走廊均能接觸到相關資訊。
設「中華文化走廊」 學生每天接觸
校長吳蘭香(圖)表示,與中小學不同,幼稚園採用綜合教學法,須藉遊戲活動、周遭環境加深幼童對中華文化的認知,「不能硬生生地要求他們(幼兒)做些什麼」。
吳表示,幼稚園教師會按不同年級設計活動,確保教學內容由淺而深、不會過於艱澀,並以清明節作例,「年幼的小朋友不會知道何謂慎終追遠」,因此會於低年級講述清明節時探望何人、拜祭何人,於高年級則談及生死、感恩、如何懷念先人等。
參觀立法會 認識「談政治的地方」
除傳統文化外,幼稚園亦須觸及國情教育,例如蔡百泰幼稚園設有升旗隊。吳蘭香稱,幼稚園於七一回歸日、十一國慶等均會舉行升旗儀式,教師藉此教導幼童參與升旗禮的基本禮儀,「例如須站立、垂下手、面向國旗,唱國歌時要嚴肅,不要蹦蹦跳」。她亦提及,幼稚園曾安排幼童到立法會參觀,讓他們親身感受議事堂,「小朋友也有看電視,知道是一個談政治、正式的地方,有些還知道特首的名字、講得出」。
近年推展國民教育的資源、撥款申請增加,吳蘭香稱,幼稚園有關中華文化的活動增加,質素亦有改善,形容家長「非常接受」 ,「例如(在農曆新年活動)滲透中國人的傳統是尊重長輩,你覺得家長會不會不喜歡?」她又表示,幼兒教育的目標並非為了家長,最重要的是幼童,校方會告知家長「(活動)是認識中國文化、中國的節日,但不需說這個活動是為了教大家國民教育,不需要那麼刻意」。
此外,《施政報告》公布今學年將展開「粵港姊妹幼稚園交流計劃」,在幼兒教育層面加強兩地聯繫。教育局表示,粵港雙方正商討及落實計劃安排,將適時公布詳情及邀請幼稚園參加,惟「幼稚園的學生年紀小,學生層面的頻繁跨境交流未必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