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施政》教育相關「指標」 四成涉愛國內地交流

27-10-2023

圖為有中學生藉公民科內地考察赴惠州。所有公民科的高中生須參與一次內地考察,為《施政報告》教育指標之一。(公民科網上資源平台圖片)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致力加強國民教育,載列於《2023年施政報告》內與教育相關的「指標」,有四成與推展愛國主義教育、促進與內地交流相關,包括推展小學人文科、「心繫家國2.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須錄得1.5萬參與人次等。立法會議員(教育界)朱國強表示,政府推動國民教育的方向正確,惟「教育界的感覺是排山倒海般,這陣子一份通告,下陣子又多個要求」,認為局方是時候檢視政策成效,避免淪為「重量而不重質」。

「心繫家國2.0」活動須錄1.5萬人參加

新一份《施政報告》羅列出27項由教育局主責的「指標」,涉支援少數族裔、推展STEAM及職業專才教育等範疇(見表),其中約四成、即11項「指標」與推展愛國主義教育、促進與內地交流相關。當中不少均列明參與學校數目、師生人數,如「心繫家國2.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料達1.5萬參加人次、為約2000名校長及教師舉辦到校國家安全教育深化講座、今學年推出「粵港姊妹幼稚園交流計劃」料首年惠及50所幼稚園等。

朱國強:教育界感覺排山倒海

這陣子一份通告 下陣子多個要求

朱國強說,內地交流、到校講座以至教師培訓等措施皆方向正確,「能讓市民及學生也學習愛國」,形容教育局「咁大力推,又畀咁多資源」,數量「當然達標」。他表示,學界樂意配合當局推動國民教育,惟去年「太多要求,一個要求未開始做,第二個要求便來到」,指教育政策不應只看參與學校比例、師生人數、辦過幾次活動,更應着重教育成效,「例如教師對國家認識多了,如何放入日常課堂?學生對國民身分與國情認知多了,如何理解國家發展及自身關係?」

此外,施政報告指教育局擬到最少50間學校作國民教育重點視學。朱國強表示,曾有校長反映,教育局人員每到學校檢視國安教育進展時,不時攜帶一堆清單再逐項檢查,「說話時的語氣態度反而讓大家感到不信任,是監察為主」。他稱《港區國安法》推行已久,甚少國教出現不妥的學校,「大家也配合、積極推動愛國教育時,(教育局)是否也應以正面的態度鼓勵學校呢?」,建議教育局人員勿施予學校過多壓力。

明報記者

(2023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