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2 , 單元1.4

少數裔組工會 盼不再有口難言

24-10-2023

上周五,尼泊爾裔的Rabina(前方)帶了一袋口罩,到垃圾站派發給少數族裔清潔工。她平日走遍各區垃圾站接觸少數族裔清潔工,憑着同聲同氣,總能輕易打開話匣子,藉此了解工友在職場有否面對困難和不公,也助工友建立勞權意識。(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過去6年,尼泊爾裔的Rabina Limbu走遍各區垃圾站,以清潔工人職工會組織幹事的身分接觸少數族裔清潔工,目睹他們在職場遭剝削,尤其許多同鄉面對不公只能啞忍。為連結這班邊緣勞工,兩年前她開始籌組成立「少數族裔清潔工人職工會」,今年8月新工會正式獲登記,希望讓少數族裔清潔工擁有專屬發聲的地方,由爭取新增合約的語言、改善垃圾站的休息和更衣設施,以至令工友更放膽發聲,一步一步帶來改變。

明報記者 陳柔雅

出生在尼泊爾的Rabina,因父母來港工作,2009年來港團聚,自此以香港為第二個家。她能操流利英文,但不諳廣東話,清潔工相關的詞彙她倒是熟悉,例如「車仔」、「垃圾站」,最近正上課學廣東話。

Rabina投身工運只是偶然。她曾在非政府機構當義工和工作,協助少數族裔,適逢清潔工人職工會總幹事胡美蓮發現本港愈來愈多尼泊爾裔清潔工,2007年物色尼泊爾裔工會組織幹事時,她獲介紹加入了工會,主力接觸尼泊爾裔的外判清潔工。

走遍垃圾站 休息室變會議室

自此,她帶着物資和工會單張走遍垃圾站,趁清潔工休息或下班時上前交談,憑着同聲同氣,認識許多工友。垃圾房休息室漸漸變為會議室,工友偶爾「擔櫈仔」聽她講解勞工權益,工友也從彼此分享發現職場遭遇原來相似。

不諳中英 尼裔清潔工啞忍剝削

少數族裔外判清潔工主要是尼泊爾裔,亦有印尼、泰國和印度裔,許多尼泊爾婦女不諳中英文,工作選擇受局限,只能當清潔工。

Rabina說尼泊爾清潔工看不懂中文或英文合約,也不懂勞工法例,面對剝削時更無力,又無法與本地管工和清潔工溝通,令他們孤立無援。

Rabina見過許多尼泊爾清潔工被剝削也不敢哼聲,常見有人請假回鄉過節後被要求重新簽約,斷年資、失去遣散費,甚至有人啞忍連續兩三個月無放假。有次她發現一班工友被僱主以年長為由解僱,遂挺身介入,向僱主抗議後部分工友可留下。

工友求助不止勞權 涵醫療教育

工運有勝仗也有敗仗,Rabina曾將外判清潔工標準合約譯成尼泊爾文,希望資方日後使用,好讓尼泊爾工友看得懂內容,但未獲回應。

Rabina平日收到不少工友來電求助,查詢的不止勞工問題,由家人入院、子女教育以至申請公屋,令她意會到少數族裔的異鄉生活困難重重。她說八成清潔工為餬口日打兩份工,當生活只剩工作,社交圈子更窄,遇事也求助無門。

協助一個又一個清潔工,兩年前Rabina與工友傾談下,決定籌組工會,藉此連結少數族裔清潔工,希望未來共同帶來改變(make changes together)。

走訪多年 獲200會員

少數族裔清潔工人職工會今年8月底正式登記成立,是清潔工人職工會的分會。胡美蓮說該工會有本地和少數族裔會員,其中約200名尼泊爾清潔工是靠Rabina多年努力覓得,「200個,真的很不容易」。

盼培訓工會領袖 團結衛權益

新工會正招收少數族裔清潔工加入,「會跟他們(清潔工人職工會現有少數族裔會員)說終於有個屬於你們的工會」,胡美蓮亦冀長遠藉新工會培訓少數族裔工會領袖,讓少數族裔工運走得更遠。

作為本地罕有以少數族裔群體為對象的工會,Rabina希望能加深少數族裔清潔工對勞工法例和政策的認識,亦盼改善工作環境包括休息和更衣等設施,更希望他們能成為各區清潔工領袖,以至可互相幫忙,團結捍衛彼此勞工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