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明報專訊】選擇到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持續增長,在粵就讀所面對的問題隨着近年大環境也悄然改變。廣東省首個香港學生組織廣東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簡稱「粵港聯」)表示,在粵港生有三大最在意的挑戰,包括學業適應、升學及實習就業,且對比疫前更多擔憂生活上的不適應,疫後在粵港生對就業前景更感焦慮,粵港聯的服務也因應時代而變化,從初期的凝聚聯誼,到現在為他們拓展實習就業機會。
明報記者 司徒聰穎
粵港聯跨院校 在校成員約2000人
粵港聯於2014年8月11日在香港警務處牌照科註冊成立,是廣東高校香港學生自願組成的非政治、非宗教、非盈利的自治性質學生團體,亦是內地第一個香港學生組織(見另稿)。目前仍在校的成員約2000人,分別來自暨南大學、廣州中醫大學等廣東省11間院校。
「廣東是比較多香港學生選擇升學的地方,但過去只有個別院校港生自發成立組織,例如暨南大學的暨港聯,但一間學校的港生數量有限,都是小範圍組織,沒有一個跨校組織凝聚省內港生。」粵港聯現任秘書長、就讀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博士一年級的陳童表示,其實大家都想認識更多不同學校的港生,因此當年前輩決定成立粵港聯。
港生三大挑戰:學業適應、升學及實習就業
2020年加入粵港聯的陳童,見到在粵港生的需求在疫情前後發生了改變,她說,粵港聯的建立初心是凝聚同學,成立初期所舉辦的活動都偏向聯誼方面,即節日時組織大家聚會、互相認識,而近年港生需求有了變化。她說,對比疫情前主要擔心不適應內地生活,現時在粵港生更憂慮就業前景,「以前港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比較多,包括支付方式、生活習慣等,現在兩地來往更加方便,問題也隨之減少。反而經歷疫情後,他們對於前途、就業更加憂慮」。陳童表示:「我們的宗旨是服務好在粵港生,服務是從同學需求出發,所以近幾年我們的重心就往實習就業方向去拓展。」
第10屆粵港聯執行主席、廣州中醫藥大學大三學生林鼎雲說,粵港聯每年都會對在粵港生的生活和學習情况做調研,發現他們這幾年有三大最在意的挑戰,包括學業適應、升學及實習就業。林說,首先在學業適應上,由於內地和香港的學業模式及學習內容存在差異,例如高等數學,因此很多港生希望獲得學業輔導支援;其次是升學方面,部分港生對於在內地升學感焦慮,因為他們不清楚內地升學途徑,同時糾結回港升學還是在內地原校升學,他們希望在這方面獲得更多資訊;此外,在實習和就業方面,香港學生在大灣區實習或就業機會不足的情况很常見,也有同學想了解回港考公務員的途徑、報名截止時間等資訊。
針對這三大挑戰,林鼎雲表示,粵港聯在過去一年積極協助。「駐粵辦和廣東省教育廳曾聯合舉辦宣講會,為考入內地高校當研究生的港生而設,我們是其中一個支持單位,活動邀請暨大、中山大學、廣中醫這3間比較多港生報讀研究生的高校,學校的招生辦老師會介紹招收港生的政策,並邀請在讀的師兄師姐分享考研心得和經驗」。
協辦「展翅計劃」 指學生不滿足課程實習
在實習方面,粵港聯是廣東省港澳台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展翅計劃」的協辦單位之一,「展翅計劃」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等多個單位聯合啟動,為港澳台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林鼎雲說:「我們從2020年開始協辦這個計劃,2021年暑假有25名同學通過我們報名,同年寒假有223名,2022年暑假有550名,寒假因疫情停辦,今年暑假則約有307名。」此外,粵港聯近些年也和香港海關、警務處等合作做資訊推廣、招聘講座等回應同學需求,包括面試時間、筆試內容、考試技巧等。
陳童和林鼎雲表示,報名實習人數上升,反映現在學生不滿足只完成學校課程的實習學分需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個人簡歷有更豐富的實習經歷,甚至大學第一、第二年便去想職業規劃。「現在愈來愈多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新聞,害怕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這已經不是擔心,而是學生之間形成競爭氛圍,包括我自己都會有這樣的擔憂,所以學生現在可以做的,除了拼成績,實習經歷都好重要。」陳童道。
優惠政策多學生想留下 企業更願聘港人
雖然就業難是在粵港生要面對的考驗,但大灣區的互聯互通也使港人過往在粵生活就業所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疫情前更加多香港學生想回港發展,主要考慮工資待遇問題,現在有了大灣區概念,政府有很多優惠政策推出,例如人才公寓、創業補貼,甚至有人專門幫你整理稅務問題,有些學生就會覺得,雖然工資少,但是生活成本也低了,而且機會更多,想創業的學生也想留下來。」另一方面,陳童表示,從企業角度看,現在愈來愈多企業願意聘請港人,「一開始比較少企業會願意請香港人,我了解到很多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幫助香港人辦理五險一金、銀行戶口、醫保社保等,現在香港人可以申請內地居住證,等同於有了內地身分證一樣,已經沒有這方面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