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真人促銷來電飈八成 港業界「受累」 本報記者3周接37個 電話服務界轉軚撐立法規管

16-10-2023

代表電話中心業界的香港客戶中心協會曾反對立法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該會執行總監陳建年向本報表示已不再抗拒立法,指目前業界致電客戶時常被誤會為詐騙電話,致業界形象負面。(曾憲宗攝)

圖為銅鑼灣街頭。各類促銷及詐騙電話頻密「來襲」,根據非應邀來電回報網站最新數據,今年頭9個月用戶回報的人對人促銷電話比去年同期激增近八成。消委會質疑,目前由部分業界訂立的實務守則成效有限,認為從法律層面強制規管「刻不容緩」,建議當局將「拒收訊息登記冊」涵蓋範圍,由商業電子信息延伸至人對人促銷電話。(鄧家烜攝)

【明報專訊】貸款、內地樓盤等促銷電話密襲,加上「消費券秘書處」、「入境處通知」等疑詐騙電話,市民應「接」不暇,有關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呼聲再起。根據非應邀來電回報網站向本報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首9個月用戶回報的人對人促銷電話逾16萬個,比去年同期激增近八成。記者早前以第一身經歷統計3周,共接到37個人對人促銷電話,部分自稱銀行借貸服務來電者語焉不詳、有推銷內房者被要求勿再來電後仍「鍥而不捨」。面對電話滋擾氾濫,本地電話服務業界亦一改立場,冀政府盡快立法規管並將「拒收訊息登記冊」涵蓋至人對人促銷電話,以保行業健康發展。

明報記者 李大煒

人對人電話首9月16萬個

「喺中山只要18萬就可上車做業主」、「介紹番個低息貸款」等促銷電話開場白,猶如港人「集體記憶」,亦令人不勝煩擾。本報記者以8月3日至23日共21天作記錄時段,記者本身並無登記拒收電子訊息登記冊,期內剔除錄音類別的來電,共收到37個人對人促銷電話,當中8日每日收到3至4個來電。

記者逐次接聽並詢問及記錄促銷內容,當中最多屬推銷內地樓盤(11個),佔約三成,主要推銷中山一帶樓盤;其次為貸款(10個)及免費體檢(4個)等;另有16%來電者未能清晰交代所促銷的產品或服務類別。最早來電於早上9時06分響起。

記者接電話經歷:

三成銷內房 無視拒絕續轟炸

記者接到其中一個內地樓盤推銷電話時,曾查詢對方所屬地產公司,對方稱「轉頭發啲樓盤資料畀你」,未幾即有另一自稱「灣區經紀」男子來電,力邀參加睇樓團,聲稱行程免費兼包食;記者表明沒興趣並要求勿再來電,但對方數天後再來電稱可以介紹其他樓盤,記者直接掛線後,對方展開「WhatsApp攻勢」,圖文並茂傳來各式內地樓盤資料,夾附「首付兩萬即上車」等宣傳口號,「攻勢」更延續至上月中秋假期前後。

貸款佔逾兩成 僅一人披露員工編號

拒絕交代身分情况亦出現在貸款電話中,來電者均自稱來自本地大型銀行如匯豐、恒生,開場白多為「𠵱家做緊一個低息貸款」,但當被要求核實身分時,對方充耳不聞,只不斷重複稱貸款條件非常特惠,有來電者被多次追問身分後直接掛線。

貸款促銷電話佔記者所接來電逾兩成,當中僅一人願意披露員工編號及用作查核身分的銀行電話號碼,記者亦成功經該號碼核實其身分。

匯豐銀行回覆表示,該行只會向選擇接收行銷來電的現有客戶作電話推銷,無授權或委任任何中介公司作電話促銷推廣貸款或信用卡服務,職員每次致電客戶均以全名稱呼對方,並提供職員姓名、辦公室聯絡電話和客戶服務熱線以助查核。恒生銀行亦稱,職員電話促銷時會向客戶提供員工姓名及電話號碼等資料。

匯豐恒生:職員會提供姓名電話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稱不時接到促銷及詐騙電話,「可能(早上)8、9點就會有『消費券』,然後『入境處』電話、大灣區樓盤,又問我買不買債券和保險,借不借錢……」;立法會議員江玉歡稱每日收到最少10個滋擾電話,稱已經幾乎不聽「3字頭」來電,不時錯失需接聽的電話。

業界:設拒收登記助辨推銷目標

「時不時有那些詐騙電話,令業界致電(客戶)被拒絕,還被懷疑是真是假,出來的image(形象)很負面。」代表電話中心業界的香港客戶中心協會,曾反對立法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但事隔4年,該會執行總監陳建年稱不再抗拒立法,相信設拒收訊息登記冊反而有助業者集中致電願接受推銷的市民。他說,近期盛行的大灣區樓盤促銷電話大多不屬本地電話中心致電,指本地中心主要為企業品牌接觸現有客戶,「同事做得舒服些」,沒太大意欲參與Cold Call工作。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