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灣區熱搜:建校一年生員倍增 首屆本科生逾百 科大廣州重融合 跨科支援師生研究

11-10-2023

香港研究生蔡嘉雯喜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跨學科氛圍,認識到不同專業的朋友。(林迎攝)

18歲的四川新生劉博文大膽報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為首屆本科生之一。(林迎攝)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元宇宙軍訓,同學頭戴VR(虛擬實境)裝置學習砌槍。(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今年9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建校一周年之際迎來首批本科生。報考一所新學校或需要勇氣,但在師兄師姐全是碩士、博士生的環境下,眼界可全然不同。港科大(廣州)強調學科交叉融合,學生可聯合各專業的同窗取長補短;教師亦可在研究時得到不同學科支持,令想法得以實現(見另稿)。

明報記者 林迎

「這一年過得比什麼都快。」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說,目前校園二期建設仍在密鑼緊鼓,相信整個教職員團隊會繼續全力以赴。他在今年9月的開學典禮上說,一年來,校園已迅速發展成為充滿生機和創造力的智慧校園,「在不到20個月的時間裏,從無到有建立一所高水平大學堪稱奇蹟」。

港科大(廣州)今年有1000名本科、碩士、博士生入讀,包括首次在廣東、四川、河南、山東4省透過高考招收的125名本科生,及以聯招試(全稱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入學考試)成績錄取的12名港澳台學生,另有3名國際學生;加上去年首批入學的540名碩博研究生和450多名教職員,全校人數翻了一倍。

元宇宙軍訓 戴VR眼鏡砌槍、射擊

至於明年,港科大(廣州)的本科招生範圍將擴大到全國,而目前正在建設的二期校園,包括書院、實驗樓、教學綜合體、教職員公寓、學術會議中心等,將體現提倡學科交叉融合的精神。

在內地大學,新生都須接受軍訓,而港科大(廣州)的「軍訓科技感」十足,由信息樞紐院長陳雷教授、資訊科技處團隊和中移動廣州分公司共同開發的「元宇宙軍訓」,同學們戴着VR(虛擬實境)眼鏡「砌槍」並模擬射擊,亦運用高速無線網絡支持的30台終端同時連接高性能工作站,實現即時圖像渲染的技術。

本科生首年基礎課 大二定專業

「好玩」、「很新」,是18歲的四川新生劉博文對學校的第一印象。他原就讀四川綿陽中學,成績不錯,聽過港科大(廣州)的教師到當地宣講,覺得自己與學校「情投意合」。他看中學校提倡學科交叉融合,鼓勵本科生進入實驗室和參與創業,甚至鼓勵同學進入非本學域的實驗室獲取經驗。父母也覺得他「大個仔」,便支持他隻身赴廣州讀書。開學數周,劉博文已覺得教師和同學親如家人,還加入了合唱團、足球社,到廣州市區「特種兵」旅遊(時間短、景點多、花費少)。在大一階段,他的課程主要是通識基礎課,至大二才確定專業。

跟還在探索的劉博文不同,修讀計算媒體與藝術專業、來自香港的碩士生蔡嘉雯則有很多想法,「我想做3D打印的產品,要實用的」、「我在做一個VR體驗設計,希望幫畏高的朋友克服畏高」、「我和同學合作做過一個給老人家用的魚菜共生系統,魚缸還帶有安全監測裝置」、「我在做一個幫中風病人康復的穿戴裝置,但既要平價、又要美觀,要能度身訂做,穿起來還要舒服」。30歲的她曾就讀香港城市大學和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去年入讀港科大(廣州)紅鳥碩士班(該校為實現「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而設計的研究碩士項目)。

「我在TVB做過助理編導,在Viu也做過一段短時間,見到唔同道具,我會思考自己怎樣設計一個。」蔡嘉雯自言凡事喜歡自己動手,她迷上3D打印、建模,連3D打印機也要自己組裝,「我非常享受『砌機』,是一個不斷失敗、然後成功的過程。有些問題在說明書中找不到答案,自己上網搜索也不一定能解決,一旦『得咗』就會超開心」。

媒體藝術生自言數學差 跨系研智能裝置 專長互補

她自言從小「數學不及格」,若走傳統大學的路徑,未必能有如此多機會,「在其他大學,很難選修其他學科的課程,但在這裏我不用跟足教師的安排,而是自己決定要做什麼、提出計劃,教師支持,我馬上就可以開始做」。學校有多個不同的研究小組,每個小組都由不同學系的師生組成。她現時計劃以用戶為中心的可穿戴康復器械設計,作為碩士論文題目,遂加入「智能穿戴裝置」研究組,認識到研究晶片、精密材料、柔性傳感器及人機工程學的朋友,「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就算我再喜歡嘗試不同的東西,都了解不到他們這麼專業的知識」。

問到畢業後的打算,蔡嘉雯考慮過讀博士,亦想過開公司,現時亦開始嘗試參加創業和設計比賽。香港科技大學歷來鼓勵學生創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亦不例外。但蔡嘉雯說自己不懂商業,純粹只是「想法比較多」,真要開公司的話,就要找到信得過的合作伙伴。至於會否返港發展,她說:「我暫時比較偏向呢度(大灣區),因為做研究的成本相對低,無論你買材料、找廠商都比較容易。」

大學在灣區【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