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傳承探險精神、文化遺產 黃效文伙港大鋪路交棒

09-10-2023

華人探險家黃效文與港大合作成立「黃效文探險中心」,他日前於港大受訪,稱希望藉師生力量將過往拍攝的影像送回採訪地,並傳承冒險探索的精神。(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我年輕時短跑,年紀漸長改長跑;現在跑的是接力賽,到了交棒的時候。」華人探險家黃效文曾受聘於《國家地理雜誌》從事探險工作,後來成立中國探險學會,續率領多個大型探險項目,走過不少民族聚居地,亦覓過長江等河川源頭。經過數十年探險歷程,現年74歲的黃效文決定重返出生地香港,與港大合作成立「黃效文探險中心」,冀傳承冒險探索精神。

早年成立中國探險學會

深入不毛 留存近滅絕文化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黃效文,至中學畢業後才到美國升學,主修新聞及藝術。1974年,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末期,黃效文首次踏足內地採訪。隨後,他到《國家地理雜誌》任職文字及攝影記者,記錄多次中國探險工作,逐漸成為首屈一指的華人探險家。到1986年,黃效文辭去記者一職,創立中國探險學會,率領探險隊深入中國偏遠地區乃至鄰國邊境地帶,保護瀕危野生動物之餘,亦留存幾近滅絕的民族文化。

疫下曾保育大澳華光廟

從事探險工作數十載,足迹遍佈世上人迹罕至之地,黃效文在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返港逗留整整一年。其間他先後推動3個小型保育項目,尋覓港人幾近遺忘的文化,昔日工具逐一保育,其中一個項目便是位於大澳僅存的華光廟。黃稱,以往粵劇界、紙紥業以至搭棚工人皆供奉火神華光,但是華光廟已經相當破舊,「連廟祝也不知道在拜奉何人」。他與團隊整理出華光廟歷史,拍攝影片,最終村民亦籌得費用,翻新廟宇。

擬組織學生赴滇緬探險

此外,黃效文亦接觸到日漸式微的養蠔業,發現過往助養蠔戶在蠔田奔馳的「泥滑板」已絕迹。他為此走訪內地沿海一帶,將不同的「泥滑板」帶返香港。他指「泥滑板」有逾900年歷史,復興後可以成為體育活動,「現時已做了改良版,可摺起,小朋友玩亦可以好像滑雪般用較細的滑板」。

盼整理舊照送回受訪者

黃效文將與港大合作成立「黃效文探險中心」。他表示尚未制定中心的具體計劃,但認為上述小型項目可交由學生負責,「將香港特色的事發揚光大」。黃效文又稱,探險學會在雲南、緬甸等地皆有發展成熟的探險基地,未來可組織學生到當地探險,初步構想每團約10至12人為佳,「要教授去過、看過,認為可放心才帶學生去」。

此外,2006年前探險隊成員皆用菲林相機,累計拍攝超過20萬張菲林照,影片亦不計其數,黃另一心願是將影像悉數送返採訪地。他舉例,1982年到過西藏拉薩拍攝,「當時哪有人有那麼多菲林、拍那麼多照片」,形容照片對受訪者非常珍貴,「放在圖書館沒大作用,反而趁他們的老人家還未離開時,看到照片憶述那些故事」。黃期望成立中心後,能通過教授及學生整理照片再送返當地,「特別是最早期、愈偏遠的地區」,他相信學生亦在整理過程能夠學到不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