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明報專訊】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廣東省提出「1+12+N」的大灣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體系,有如一個雁陣,由「領頭雁」帶領向前。其中作為體系中的「1」,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運營機構總裁陳山對本報表示,這幾年感受到港青北上「熱情高漲」,將發揮好「龍頭」引領作用,做「大佬」該有的樣子。
明報記者 林迎
「這個暑假我們最忙的時候,一天要接待4批來訪的港澳青年,上下午各兩批,還要錯開時間,我們都有應接不暇的感覺。」陳山(圖)對本報說,通關以來港澳青年北上勢頭一直增長,可謂「熱情高漲」。他預計開學後可能更多,「學校或會安排學生周末灣區行,到我們這裏來了解創新創業政策」。
根據廣東省政府2019年5月頒布的《關於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及推動「1+12+N」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空間佈局。「1+12+N」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是「1」,是所有基地的「總部」,起到「龍頭」示範作用;並與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廣州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分佈灣區內地9市的12處基地,牽頭帶動各地建成N批社會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載體。
示範孵化模式 助力官為企業解痛點
位於廣州天河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天河區政府共建,2021年3月開園。陳山說,做「龍頭」最重要的是有示範性的孵化模式及服務機制,形成一套服務體系、有規範化的流程,讓其他基地參照。他形容,像在溫室內培育種子發芽成苗,要給予濕度、溫度等條件,企業在不同成長階段需要不同服務,最重要是細緻,「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投融資,有的企業更需要一筆訂單。等到小苗長大,我們就會把它移出去(其他基地)」。
基地有專業營運團隊為每家企業配備「創業助力官」,定期了解企業發展狀况,獲知其「痛點」並協助解決,有需要時還可直接與政府部門聯繫。基地運營副總裁嚴偉初舉例,若助力官發現企業突然大量招聘,但此前報告的營收偏低,可能養不起如此多員工,就會去了解企業究竟為何這樣做,是否想擴張但用錯方法、會否「燒錢」過度,助力官會幫企業「把關」。
龍頭需具利他精神 懂分配項目
陳山說,「龍頭」第二個作用是資源樞紐。雖然這裏是省級基地,但不一定適合所有企業,「有的企業適宜離生產線近一些,我們會建議進駐佛山、東莞,有的更適宜去江門、惠州」。他解釋,這首先關乎精確識別賽道、匹配資源,讓企業能更好成長;其次是將優質項目分散到不同地方,更能帶動當地其他企業發展。他說,因為「龍頭」需具利他精神,懂分配項目,支持其他基地,「老大不是隨便可以做,理念要高人一等,自私是做不了老大」。因此,基地要做的是資源和資訊全開放式平台,「當有了一定影響力和美譽度,就會有人聚集到這裏,自然會發生各種各樣化學反應」。
嚴格審批 非想進就能進
最後,他也表示做「龍頭」需要有更多成功案例,這就靠入駐時的嚴格審批把關,例如企業需提交創業項目計劃書、榮譽獎項證書等,「我們有一定評審規則,不是想進就能進」。陳山說開園兩年半以來,有兩間企業的營收累計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6家超過1000萬元,但經營不善的企業會被勸退,騰出空間給其他優質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