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大灣區GBA專題:廣州素人劇團 大館跨境首演 羨港官民投入 冀增灣區聯動

30-08-2023

《月亮光光》獲「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最佳戲劇獎。圖為該獎狀(前)。(司徒聰穎攝)

生白劇場是廣州的民間劇團,由廣東人鍾向霖(右起)、米立及周明媚創立,5年來創作26部作品,主題涵蓋親情的羈絆、夢想與現實的糾結、女性成長等。(司徒聰穎攝)

今年2月在香港大館的檢閱廣場,生白劇場一連兩天演出《飛魚@香港》,劇場分為現實世界、幻想世界及內心世界三部分,將現實世界中的工作壓力等,與幻想中的探險、流浪等快樂畫面,通過舞蹈、扮演等方式向觀眾呈現。(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今年2月,香港大館出現一群穿白衫牛仔褲的人,既跳舞又演奏樂器,還跟觀眾講故事,這是2023香港藝術節@大館的其中一個社區劇場項目,也是廣州民間劇團「生白劇場」首次走出內地的演出。藉這次來港機會,劇團3名創始人鍾向霖、米立、周明媚感受到香港無論是政府支持或觀眾參與度都較內地高,也希望在大灣區文化共融之下,城市間能多互動,讓戲劇有更多發展機會。

明報記者 司徒聰穎

一群表演者以沙甸魚的姿態時而展開雙臂遨遊、時而群舞互動,通過藝術手法展現自己內心對現實與理想的選擇。今年2月在香港大館的檢閱廣場,生白劇場一連兩天上演《飛魚@香港》,演出分為現實世界、幻想世界及內心世界三部分,將現實世界中的擠地鐵、工作壓力,與幻想中的探險、流浪等快樂畫面,通過舞蹈、巡遊、扮演、樂器演奏及故事分享等方式向觀眾呈現。

生白劇場是廣州的民間劇團,由廣東人鍾向霖、米立及周明媚於2018年9月創立。這次來港表演的《飛魚@香港》由鍾向霖擔任藝術總監,米立擔任副導演,聯同來自意大利、丹麥、香港等藝術家及作者共同參與創作,以及近80名來自各行各業、年齡介乎16至72歲的「素人」參演。此劇除了作為2023香港藝術節@大館的委約項目,也是生白劇場在境外上演的第一部戲劇,更是劇團創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劇作。

生白劇場3創辦人非科班出身

團名取自《莊子》 盼發光發亮

鍾向霖、米立及周明媚非「科班」出身,沒讀過戲劇影視專業學校,只因共同愛好而相識,毅然辭職投身戲劇行業。周和鍾是大學同學,曾參加同一話劇隊,米立則和鍾在2016年一個工作坊認識;2017年,鍾向霖創作《先生,你好》,其後三人有意繼續演下去,覺得成立一個劇團會方便大家一起從事戲劇創作,遂創辦了生白劇場。

劇團名字「生白」寄寓三人對劇團的美好願望,取自《莊子.人間世》其中一句「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鍾向霖說,當時參考過台灣、日本、香港表演團體名字,覺得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這種偏中式古典的名字很好聽,「我們就花了一個晚上翻典籍,有人翻老子,有人翻莊子,有人翻孔子,然後翻到這句,覺得意思挺好——你把一個房間的雜物搬空了之後,就會發出明亮,陽光能照進來,然後好事、祥瑞的事情會不斷發生」。

鍾向霖透露,最初想叫虛室劇場,後來覺得虛室不太好,聽起來好像沒有場地能表演似的,就採用了生白,取發光發亮之意;周明媚卻打斷道:「後來想想,生白即是白賠錢呀!」米立接道:「所以我覺得還是叫吉祥比較好。」說罷三人哄然大笑。

以創作發掘身邊人文精神

獲兩殊榮 遇伯樂賞識推廣

「我們以『劇場之名』,關注『人』,發掘身邊的人文精神」,這是生白劇場的理念。劇團5年來創作了26部作品,其中鍾向霖的《飛魚》探討理想與現實的糾結(見另稿);米立創作的《抱枕人》和《月亮光光》展現社會上的亞文化少數群體,在這些特殊人物身上挖掘廣泛認同。《抱枕人》與《飛魚》先後獲得廣州權威的非職業戲劇比賽「廣州青年戲劇節」最具創造力演出獎;《月亮光光》則獲內地深受關注和認可的戲劇交流平台「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最佳戲劇獎。生白劇場是廣州目前唯一包攬雙料大獎的民營劇團。

在三人看來,生白劇場的發展某種程度上是「幸運地得到一點點偏愛」,周明媚說:「我們靠比賽出身,在比賽中認識到一些戲劇行業有影響力的評委或人物,會幫助我們推廣作品,包括此次有機會在香港大館演出。」這次難得的機會也讓三人發現內地與香港社會對戲劇態度的分別。米立和鍾向霖說,香港有政府支持,製作水平高,觀眾參與感也強,不會產生抗拒,也不會有距離感;內地則看重創作人專業出身與否,「非專業的話,似乎會用不一樣的濾鏡去看待你,但我們在香港沒遇過這種情况」。

米立稱:「我們曾經擺過攤位,還做了一個調查,問人看過戲劇嗎?10個有9個說沒有,唯一說看過的是『開心麻花』(北京一間主營舞台劇、音樂劇、喜劇小品和影視製作的文化傳媒公司),所以現時還未能讓看戲劇成為一種簡單的、隨時在身邊就有的活動。」不過兩地差異也令他們思考,或許是觀眾基數和從小培育問題,「我自己覺得再過20年,可能廣州會變得跟香港現在一樣好,現在廣州的小孩子對戲劇有意識,會一步步接受和習慣看戲劇」。

廣深戲劇體量未及京滬

相信聯動港澳可擴市場

三人很看好大灣區的戲劇前景,鍾說,「雖然說廣州或深圳的戲劇體量未比得上北京和上海,那邊氛圍好,團隊也多,而且有很多專業院校,相比之下,以廣深幾乎沒有專門的戲劇院校來說,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在這行業的前景會存在更多不確定性,但大灣區有港澳也有廣深,是一個城市集群,有香港這個很具備國際視野的城市,我們能夠跟港澳緊密聯動,機會和市場就會擴增」。

5年經營,生白劇場已累積有80多個成員,工作室面積也從30平方米換到400平方米,作品主題涵蓋親情的羈絆、夢想與現實的糾結、女性的成長等,表演方式幽默詼諧又或是奇幻搞怪,但結局總是溫馨勵志,正如生白劇場的英文名SHENGBAI THEATRELABORATORIUM縮寫「SBT」,也是內地網絡用語「傻白甜」的拼音縮寫,「我們希望這樣一個團體,有傻子一樣的赤子之心,白癡一樣的執著努力,以及甜蜜開心的氛圍,做出一些溫暖的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