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正與內地研究數據南下「過河」,現時內地基因測序或樣本等「人類遺傳資源」受內地條例所限,不得隨意輸出,須經指定程序申請輸港作科研用途。香港科學院院長、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本港人口遠不及整個大灣區,若能使用內地醫療數據,無疑有助促進本港醫學科研。他指現時申請內地醫療樣本或數據過河非常困難,自己回流返港26年以來,只有一次獲批,建議以位處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作試點,允許免申請使用內地樣本及數據,作為賣點吸引企業落戶。
明報記者 張逸羲 鄭律銘
內地早於1998年規定,內地人類遺傳資源出口等國際合作,須由中方合作單位辦理申請,至2019年11月宣布容許本港大學和公營科研機構在內地設立的分校、醫院或分支機構,可列為試點單位獨立申請。本身開設科創公司的盧煜明稱,人類遺傳資源在內地屬敏感資訊,自己過去26年只成功申請一次內地醫療數據或樣本來港,現正申請另一宗,等候審批逾兩年仍杳無音信,「我的InnoHK項目(資助期)是5年,已經行了3年都未得」。
現申請困難 26年一次成功
除了審批遙遙無期,盧煜明稱單是提出申請已處處碰壁,若以私營企業身分申請樣本過河,程序上須先在內地洽商合作單位,例如負責儲存樣本的醫院,並由對方向國家科學技術部提出申請。他說由於手續繁複,單是邀請內地機構合作已不容易,曾被不同機構婉拒;另受限於內地負面清單,港人無法在內地開設基因測試相關的公司,故不能自行在內地開設公司申請。
盧煜明早前成功研發以血漿篩查鼻咽癌,他以此為例,指本港人口不及大灣區,全年僅約1000宗鼻咽癌個案,內地「分分鐘數以萬計」,該研究篩查兩萬港人,僅得出34名確診者,若以大灣區作樣本基礎「自然全部都不同」,參與篩查及確診者數目將更龐大。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首批設施料於2024至2027年分階段落成,盧煜明認為可在創科園率先試行,讓企業可毋須申請、直接用內地數據,期望創科園硬件落成前成事,作為吸引企業落戶的軟件,「如果早些告訴我可以這樣(使用內地數據),相信很多人會『仆』過去」。
創科園統一管理 方便保安
盧續稱,本港臨牀研究本已要通過道德倫理審查,須確保數據安全,有些研究會將病人資料存在離線電腦,放樣本雪櫃也會裝保安系統,若在創科園「同一個地方、同一個system(系統)」推行,更有助數據管理,免敏感數據流出。
防泄漏 外企或須加設條件
至於長遠安排,盧煜明相信要在創科園「摸着石頭過河」,先檢視成效,「如果我們科學家覺得真的方便,內地監管機構也覺得secure(安全),才慢慢放鬆」,方針應是手續愈少、愈不繁複愈好,否則只會有違初衷(defeat the purpose)。惟他稱本港要確保不能成為內地數據流出的漏洞,故外國科研企業能否受惠仍是未知數,要考慮須否加設其他條件,譬如先在港開設分公司等。
(數據過河系列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