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明報專訊】疫情退卻後各處旅遊業人氣重現,作為廣州歷史文化集中地的永慶坊非物質文化遺產街區也活躍起來,每月舉辦不同文化活動,節假日遊客可達15萬人次。當地政府乘勝追擊,在珠江鋼琴創夢園打造荔灣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與永慶坊功能互補。
文、圖:明報記者 司徒聰穎
永慶坊集12大師 常辦新舊文藝活動
位於荔灣區恩寧路的永慶坊非遺街區2020年8月正式營運,獲評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及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包括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12名非遺大師進駐,設工作室展銷作品。
疫後即使在平日,永慶坊非遺街區人流亦甚多。荔灣非遺協會秘書長伍文輝表示,內地旅遊市場復蘇,永慶坊作為廣州首個非遺街區,無論商戶數量、展示內容、遊客滿意度都有很大提升。他指與去年上半年相比,人流量多了5倍,「基本上每天有3萬至5萬人次,節假日超過10萬,五一等法定假期更可達13萬至15萬」。他說永慶坊每月都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街頭表演、音樂會等適合年輕人的潮流活動,也有非遺市集、手工藝體驗等傳統文化活動。
汲取永慶坊非遺街區的經驗,荔灣區政府及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聯手,在位於花地河漁尾西路的珠江鋼琴創夢園設立荔灣非遺集聚區(下稱集聚區),引入荔灣區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工作坊20家,6月下旬開園。不過,集聚區近期只有零星店舖營業,幾乎沒有遊客。進駐人之一、於永慶坊亦有開工作坊的廣州市廣繡傳承人王新元也說,集聚區目前人流不多,「永慶坊是一個旅遊景點,主打較符合年輕人的非遺文創作品,人流會更多,而荔灣非遺集聚區的位置偏僻,缺乏地理優勢,交通也不便,人流較少,目前只能依靠政府、園區承辦活動,以及社會媒體曝光引流」。
集聚區交通不便 冀開學後人流改善
他表示,集聚區空間比較大,可以打造一個廣繡生活館,「有服飾、珠寶首飾、文創、體驗等區域,遊客不僅能夠在這裏喝茶、喝咖啡,也可體驗一下『廣繡』,看看我們關於設計、藝術的書刊,看完書可以帶走廣繡製的書籤,希望把廣繡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伍文輝說,永慶坊與非遺集聚區有異同之處,永慶坊以產品展銷為主,體量較小;集聚區除了展銷,還有產品設計、製作、半批量生產,例如廣彩、玉雕等,等到9月位於鋼琴創夢園的廣州美術學院城市學院荔灣校區、新東方等教育機構開學,人流會增加。此外,他指開學後集聚區會作為美術學院的實習、輔助基地,「廣彩、廣繡等都需要美術基礎,美院學生可以與非遺工作室合作,將他們的美術構思轉化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