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明報專訊】近年政府力推綠色債券以支援綠色金融發展,期望提升香港作為亞洲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相關的認證服務需求亦應運而生。香港品質保證局自2018年起為綠色金融發行者提供第三方認證服務,董事局主席何志誠接受訪問時表示,綠色金融項目的投資需求較想像中多,預估相關發行規模每年增長兩成。
近年全球積極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需求大增。根據金管局數字,2022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達805億美元(見圖),按年增長42%。為了配合有關發展,香港品質保證局自2018年起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認證計劃」,並參考多個國際及國家的綠色金融標準,幫助本地、內地和海外企業為綠色項目進行融資。
何志誠表示,綠色金融市場快速增長,自計劃推出以來的5年間,經品質保證局認證的綠色金融項目發行規模已達4000億至5000億港元,每年增幅達20%,單計融資總額已超越新加坡。「由於政府資助有關項目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加上香港品質保證局為非商業機構,可提供足夠客觀的審核意見,故在發行人及投資者間的認受性較高,帶動認證服務需求上升。」
發行人須交證明供品質局審核
有關認證計劃涵蓋綠色債券、綠色貸款及綠色基金,要求申請者制定及實施能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的環境方法聲明。何解釋,發行人須自行提供證明供局方審核,若投資可再生能源融資項目,申請人可根據行業指標等評估可計算的影響,如整體慳電量等。局方收到遞交文件後,會經內部審核組推薦,再交由獨立的認證委員會審批,一般收費不超過10萬港元,視乎工作量而定。
隨着各國監管機構更重視ESG的披露標準,本地機構要不斷進步以適應新規,而品質保證局亦有份參與制定有關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ISO國際標準。何表示,局方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定期與國際組織進行討論,包括用於綠色債務工具的環境績效評估等,並向金融管理局及聯交所提供諮詢建議。
聯交所建議規定所有上市公司在其ESG報告中披露氣候相關信息,包括更詳細的溫室氣體排放,為本港企業帶來挑戰。有見及此,香港品質保證局近年亦提供可持續發展報告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核查服務,何表示,「推出新服務主要為填補行業所需服務缺口,目前本地綠色金融人才不足,加上ESG信息披露的標準不停轉變,令中小企業無所適從。」
新披露規定保障投資者利益
他認為,部分企業對ESG的認識不多,未有足夠資源及知識以迎接新規定,故企業必須改變思維,開始將有關策略融入現有商業模式中及發展策略。另外,政府機構須重視人才培訓,例如指導企業如何就「範圍3」溫室氣體排放(即公司價值鏈中發生的所有間接排放)進行披露,又建議就綠色金融行業制定專業的資歷架構,支持行業長遠發展。
何補充,有關規定可保障公眾及投資者的利益,減低投資的企業風險。「新規定出台後,估計綠色金融市場短期內有倒退現象,但由於投資者較想像中多,當市場適應後,綠色金融項目發行量將回升,預計每年將穩定增長20%。」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