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中學生養馬蹄蟹 14年野放600隻

20-06-2023

十多名中學生昨日在下白泥清潔泥灘後野放馬蹄蟹,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社區教育經理溫瀚芝(前排右三)指漁網等海洋垃圾威脅馬蹄蟹生存。(廖偉鏗攝)

今次野放的馬蹄蟹為中國鱟,屬瀕危品種,幼年中國鱟只有手指頭大小。(廖偉鏗攝)

幼年馬蹄蟹在中學生「保母」照顧4個月後,昨日回歸大自然。(廖偉鏗攝)

【明報專訊】有「活化石」之稱的馬蹄蟹在全球有4個品種,在香港可見兩種,當中「中國鱟」為瀕危物種。污染與人類誤捕令本地馬蹄蟹數量近年不斷減少,跌至四位數。適逢今日是「國際馬蹄蟹日」,10多名參與「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的中學生昨到下白泥放生在學校人工繁殖半年的幼年馬蹄蟹。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社區教育經理溫翰芝稱,冀透過計劃令學生關注馬蹄蟹面對的威脅。有參與計劃多年的學生受啟發修讀環境保育,繼續守護馬蹄蟹。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早於2009年與城市大學合作推行「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每年挑選10至30間中學,讓學生在研究人員協助下在校園學習飼養馬蹄蟹,並觀察和記錄馬蹄蟹幼體生長過程,約半年後再將馬蹄蟹放歸自然。溫翰芝說,在計劃尾聲放生馬蹄蟹,不但能讓同學親自接觸馬蹄蟹的棲息環境,亦能提升野外馬蹄蟹數量。計劃踏入第15年,歷來已有超過600隻馬蹄蟹回歸自然。

參與計劃的學生平日會輪流監察水質,例如氨濃度和鹽度,也會為馬蹄蟹餵食豐年蝦。學生更能運用創意與科學知識,增添如自動餵食器及實時監察系統等養殖設備。有學生笑言馬蹄蟹猶如寵物,「養得耐有感情」,希望馬蹄蟹放生後一切順利。

學生:養得耐有感情

雖然幼年馬蹄蟹野外存活率低,但溫翰芝稱,計劃能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育的興趣,帶來長遠影響。除養殖馬蹄蟹,「馬蹄蟹校園保母」亦會教育公眾,自製宣傳材料擺街站,提升市民對馬蹄蟹及泥灘保育的意識。現為大專一年級生,中二已參與計劃的榮仔說,擺街站的經驗令他萌生對環境保育的興趣,故中學畢業後選擇修讀環境保育學課程。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祝效忠稱,期望計劃未來能進一步推廣至小學生及企業,擴大公眾參與;亦會舉辦泥灘清潔等活動,減少微膠粒對海洋生物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