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明報專訊】向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第133屆廣交會將於明日舉行,是中國新冠疫情後首次全面恢復線下展覽的廣交會,也是首度啟用廣交會展館四期,展覽面積由過去的118萬平方米擴至150萬平方米,預計參展企業近3.5萬家,並爭取更多海內外採購商出席。
第133屆廣交會定於明日(4月15日)至5月5日分3期在廣州舉辦,是中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全面恢復線下展覽的一次廣交會。在官方表述中,自1957年以來廣交會在歷史上「從未間斷」,不過新冠疫情2019年底爆發後,第127屆至第129屆廣交會暫停實體展覽,改為網上舉行;雖然2021年11月第130屆廣交會曾恢復實體展,但規模僅相當於過往的三分之一;去年因疫情反覆爆發,第131屆和第132屆廣交會又再回到網上。
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儲士家形容,「第133屆廣交會是疫情3年後的全面重啟,這將是一屆久別重逢的廣交會」。他表示,中外客商既可延續3年來「屏對屏」的聯絡,又可重啟「面對面」的洽談。
「中國第一展」訂單反映外貿前景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本月初表示,前兩個月中國的外貿數據呈下降趨勢,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還不夠有力」,從近期回收的1.5萬家廣交會參展企業的問卷調查來看,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主要困難,「辦好第133屆廣交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廣交會於1957年創立,最早名為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後來加入進口展覽而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每年春秋二季舉行,故分別有春季廣交會及秋季廣交會之稱。廣交會的出口成交額過往曾佔國內出口的半壁江山,至今仍被稱為「中國第一展」。由於訂單金額往往反映企業出口前景,廣交會亦被視為中國外貿「晴雨表」。
今屆廣交會還有一大重點,是首次啟用去年建成的廣交會展館四期,使展覽面積由過去的118萬平方米擴大至150萬平方米,參展企業亦將由過去的2.6萬家增至超過3萬家,參展企業規模將刷新廣交會紀錄。
商務部表示,今屆專門增設工業自動化及智能製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孕嬰童用品等3個新展區,以及智慧生活、銀髮經濟、檢測試劑與防護用品等3個新專區。出口展147萬平方米,展位7萬個,參展企業3.49萬家;進口展3萬平方米,已表明參展的企業來自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共508家境外企業。
參展企業中,擁有「製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的企業超過5000家。另外,本屆廣交會還加強招商推廣,務求吸引更多境內外採購商參展,包括舉辦40多場供採對接活動,幫助企業拿訂單拓市場。同期還將舉辦第二屆珠江國際貿易論壇、系列行業專業論壇和近400場貿易配對活動。
疫前10年 每屆成交額約300億美元
為吸引更多採購商與會,早在2月28日主辦單位邀請數十個國家駐穗總領館的領事參加推介會,儲士家透露,近年每屆廣交會來自總領館派駐國的境外採購商,約佔與會總人數70%。翻查疫情前10年的廣交會數據,每屆與會採購商人數約20萬,成交額大約300億美元。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