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大灣區GBA專題:展覽復蘇 貿發局:更盼帶港商探灣區 今年4重心工作助適應 惠州江門肇慶開服務站

17-03-2023

黃天偉

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中)表示,貿發局今年在大灣區有四大重心工作,加緊為港商適應這3年的市場變化。(受訪者提供)

通關後本港會展業復常,貿發局舉辦香港珠寶展(圖)等多個大型展覽,吸引大量海內外客商參加。(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剛從福建返回廣州,兩日後又出席廣西的港商交流活動……自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近乎馬不停蹄,為再度串連起來的大灣區經貿奔波。雖然環球經貿重啟,但內地與海外市場對比3年前已有不少變化,黃天偉稱為了幫助港商「擁抱灣區,面向世界」,今年在大灣區會有四大重心工作,加緊協助港商適應這3年的市場變化。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香港貿發局今年1月先後舉辦亞洲金融論壇、香港玩具展、香港國際文具及學習用品展、香港嬰兒用品展以及香港國際美酒展(特別展),合共吸引約100個國家地區的商界人士參與;3月亦有國際珠寶展和國際影視展。踏入4月展覽旺季,更有多個大型展覽,包括全新的InnoEX香港國際創科展、春季電子展、春季燈飾展、時尚家品展和禮品展等,可見本港會展業正邁向復常。

通關後企業搶展位 「大家都想來」

1月兩地首階段通關時,黃天偉曾率領廣東省千人代表團赴港參加香港玩具展,感受到企業對參加展覽的期盼,「好多採購商想來香港,同時好多企業也想來參展,重新聯繫老客戶,因為大家都想了解彼此3年來的情况,既為敘舊,也為看看新產品新技術」。全面通關後,黃天偉表示類似的組團參展已可回歸到疫情前的模式,由貿發局駐不同國家地區的同事牽頭聯繫,「工作是回復如初,工作量卻大了很多,因為大家都想來」,他笑言:「現在我們最煩惱是展位不夠,去到5月,甚至下半年都出現搶展位情况,很多企業打電話都是問有沒有位。」

儘管國際性的會展活動復蘇,惟不論是國內外市場形勢還是技術水平、競爭對手情况、行業和產業鏈等,都難免與3年前不同,甚至一些行業在新科技下的細分領域變化甚大,因此,沿用疫情前的展覽模式和商業思維,可能趕不上新變化。因此,貿發局重新配置旗下重點展覽,例如整合4月原有的多項科技展覽,推出全新的InnoEX香港國際創科展,以取代舊有的國際資訊科技博覽。

黃又指出,香港的經貿定位也要改變,港商需不斷提升自身品牌,其次應趁通關多走進大灣區,親身感受其快速發展,做到「擁抱灣區,面向世界」,與時並進。「為此,今年我們在大灣區有四大工作重心。」

GoGBA覆蓋灣區9市助「入市入區」

其中,貿發局於2021年推出的一站式平台「GoGBA」將會擴張及升級。GoGBA包括線下的港商服務站以及線上的資訊網站和「微信小程序」平台。黃天偉透露,繼現有的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中山、東莞及佛山6個服務站,今年計劃再於惠州、江門及肇慶開站,讓港商服務站完全覆蓋大灣區內地9市,做到幫助港商「入市入區」,切實了解當地營商環境、行業情况等;線上平台亦會升級,提供更多灣區政策、諮詢建議等內容。

港府撥款 多元活動支援港商

第二個工作重心是內地發展支援計劃。該計劃於2022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由港府於未來3年共撥款1.35億元予貿發局,以大灣區為重點,伙拍包括商會、專業人士協會及青年創業協會等港人在內地的商貿組織,舉辦培訓、交流、商務考察及宣傳推廣活動,以協助內地港商開拓商機。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港府將再分5年額外撥款5.5億元予貿發局。

黃天偉表示,貿發局於去年4至9月已舉辦逾80場活動,有超過8000名港商參與;此外亦就港商的內地發展情况調查,以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根據結果,有過半數港商最希望有更多的政策分享及解讀,其次是了解各地市場機遇、協助拓展人脈和聯繫政府、了解市場趨勢,所以未來這些都會是我們的支援方向」。黃又稱,在港府增加撥款下,貿發局將在更多地區舉辦更多活動,讓覆蓋面更廣,活動種類更多元,涉及行業也更「細化」。

HK Team助撮合中外基建合作

香港的專業服務水平在大灣區極具優勢,因此除了協助港商走進灣區,貿發局第三項重點工作就是透過企業國際化計劃,為灣區的民營企業提供「HK Team(香港隊)」專業服務,幫助企業透過香港平台撮合海外投資合作項目。黃天偉舉例,如果外地一個基建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或人才,可以通過貿發局的網絡尋找內地合適的投資者,以及通過香港尋找建築、設計、評估或營運等方面的專業服務供應商,順利的話便可以組成一個團隊投資該項目,這是貿發局以中間人身分幫助企業走向國際的方式,「更重要是,作為非盈利機構,貿發局能得到投資方和項目方的充分信任,有我們作為合作伙伴參與其中,投資方和項目方都會覺得較有保障」。目前,貿發局單在廣東已跟進近50個相關案例。

為中小企升級轉型尋機遇

支援中小企及初創也是四大工作重心之一,當中包括專為本地中小企而設的T-box升級轉型計劃,以及「創業快綫」(Startup Express)初創培育計劃,還有推廣香港品牌及設計的「香港.設計廊」。此外,年輕一代可以參加「商貿大使計劃」(Trade Ambassador Programme,簡稱 TAP)進一步了解香港各行各業發展,以及大灣區和其他地區的市場機遇。

回顧過去3年,貿發局於大灣區及內地其他省市積極舉辦及參與商貿活動,今年也不例外,包括5月會在深圳和廣州舉辦大型活動,分別推廣香港品牌產品及專業服務,以及在內地的重大展覽繼續設「香港館」,例如4月在海南省海口舉行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11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不過今年會有一些調整」,黃天偉道,「之前疫情原因,我們較多目的是透過設香港館去宣傳香港整體優勢,通關後我們會更傾向鼓勵和組織港商北上參展及參加不同行業的考察團,讓他們親身去探索、了解大灣區,加快適應市場新變化。」

通關.追落後【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