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明報專訊】「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國際經濟熱門話題,亦是中國向世界的莊嚴承諾。港區人大代表、中石化(香港)供應鏈總監林至穎認為,疫情3年間內地在碳交易市場方面已有運作,香港也應在這領域「追落後」。「香港有條件成為國際碳交易中心。」林至穎相信,香港運用好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及基礎做碳交易,可更快讓綠色經濟蓬勃起來。
明報記者 林迎
通關.追落後【系列二】
稱碳交易依託金融 港較內地更有條件
「綠色經濟是未來幾年的主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正愈來愈近,要達到『雙碳』目標,碳交易是很重要一環,不可能每間公司可自行抵消碳排放,唯有依靠市場。」林至穎稱,「碳交易始終要依託金融,所以香港比內地任何一個城市更有條件做國際碳交易市場。」他認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自由流動,加上本身已在做大宗國際交易,在此基礎上做碳交易市場,可更快蓬勃起來,「如果有企業需要做碳抵消,未來可以通過香港去做。不僅是內地企業,而是世界任何企業都可以用好香港這個平台」。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向世界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7月,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市,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7省市為試點;截至2022年,全國碳交易市場累計完成交易5085.88萬噸,但目前仍只限電力行業,尚未納入的水泥、鋼鐵等高排放產業則將在「十四五」期間、即2025年前納入碳交易種類範圍。
「內地已經在做碳交易,香港也要追落後。」林至穎指出,碳交易有幾個不同標準,各國計算方式不同,但通過一些制度可互認。在香港建立碳交易市場,既關乎國家整體佈局,又要與國際標準對接,「這只是時間和如何互認的問題。香港可以做國家之下的國際碳交易中心」。
疫後經濟亮點 綠色產業有商機
除了碳交易,綠色經濟還涉及方方面面。「這兩年疫情期間,大家都想找新經濟的亮點,或者行業上新的發展方向。」林至穎說,每個行業都講雙碳,企業對於相關的技術投資和合作亦會有愈來愈大興趣,想要了解市場現狀和發展方向,相應可促進相關行業發展;不少資金亦關注綠色產業、綠色能源的投資前景,「綠色能源有很多不同新模式,從製能、儲能、運能到能源轉化,用什麼技術、什麼項目都有很多選擇,會帶來很多商業和投資機會」。
港交所去年推國際碳市場項目
事實上,香港並非全無國際碳交易的相關工作。港交所去年3月與廣州碳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7月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去年10月,港交所更推出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是目前唯一的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且同時提供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碳市場,在此交易的30多個經國際認證碳減排項目,涉及亞洲、南美及西非的林業、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及生物能源等。「Core Climate」推出一個月內,促成逾20名參與者完成超過40宗交易,涉及約40萬噸碳信用。
此外,上月港府《財政預算案》也指出要「看準時機,積極把握國家雙碳戰略下的機遇、發揮『一國兩制』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加速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提出讓綠色項目除通過傳統渠道融資,亦可通過金融創新,更便捷、靈活獲取資金,同時要推進綠色認證及國際標準銜接、加強與大灣區及國際市場的交流和合作等;港府將計劃成立「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未來會邀請環保科技、金融及標準認證等業界代表,協助制定行動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