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大灣區GBA新聞:全球科研城市 穗躋身十大 《自然》分析82期刊發表論文量 港深排名同升

23-12-2022

【明報專訊】英國科學期刊《自然》早前發表增刊《2022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分析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在2021年於全球82份自然科學期刊中的科研論文數量。結果顯示,中國科研城市在全球排名快速上升,除了北京繼續保持首位,大灣區城市中,廣州排位從去年的第15升至今年的第10,香港及深圳排名亦上升。

自然指數(Nature Index,下稱NI)由國際知名科研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屬下機構編製,自2015年起每年定期發布,指數追蹤發表過去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82本自然科學期刊的科研論文。NI採用貢獻份額(share)為各城市及都市圈評分:一篇論文有1個貢獻份額,如文章由10人合撰,機制假定各人的貢獻均等,所以各人同獲0.1個貢獻份額,合撰者的所屬學術機構及地區之貢獻份額亦然。NI依此計算各城市及都市圈的總貢獻份額,得出排名;亦會統計各地區的論文數量。

城市合作樞紐 北京連續6年居首

「2022自然指數」統計2021年數據,結果顯示,北京繼續位居全球科研城市榜首,亦是自2016年超過紐約都市圈,連續6年排在榜首。紐約都市圈保持第二位,上海則從第5升至第3,超越波士頓都市圈和三藩市灣區。

中國城市的科研貢獻在快速增加,例如廣州今年連升5級排第10,首次打入十大。另外兩個大灣區城市香港及深圳亦見上升,其中香港從去年第27升至第23;深圳從第32升至第28(見表)。

雖然北京及其他中國城市表現進步,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指出,中國科研還任重道遠。他稱,NI關注化學、物理、生命科學、地球和環境科學四大自然科學領域,不同城市在這些領域表現差異明顯,中國城市在化學和物理領域保持領先,而美國則在生命科學領域一枝獨秀。NI結果顯示,整體而言,美國貢獻份額約為19,857,仍高於中國的16,754。

研究員:期刊頂尖水平 題材有偏好

其次,NI還考察城市之間的科研合作。北京領先主要因為是中國自然科學研究的合作網絡樞紐,其他城市的主要科研合作伙伴基本上都以北京為主,反映中國科研活動明顯向大城市傾斜,在帶來規模經濟和聚集效應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科研發展不均衡的局面。

馬亮亦指出,NI的代表性本身也有不足之處,雖然《自然》遴選82份主流期刊的論文,但當中18本是《自然》系列,相當於整體的四分之一,因此主要反映的仍是《自然》系列的論文數量;雖然這些期刊都是學界公認頂尖水平,但單純以數量為依據會以偏概全,而且期刊對論文題材有偏好,很難照顧到各個學科,例如地球和環境科學的佔比就偏低,對交叉學科的關注也不夠。因此馬亮認為NI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不應就此自滿,對科研發展掉以輕心。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