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2 , 單元5 , 單元9

子患杜興氏肌萎症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26-06-2025

15歲的容斈一(左)患罕見病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日常靠輪椅代步,媽媽Eva(右)亦會協助。上周訪問時,記者問斈一有什麼想跟媽媽說,他害羞道,「唔好啦,好尷尬喎」,惹Eva哭笑不得。(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15歲的容斈一患罕見病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當同齡人一天比一天長大,他卻一天比一天退化。4歲被發現不能跳躍,6歲行樓梯要人扶,11歲起輪椅代步,到現在穿衣也有困難,並要定期到12個專科覆診。回望兒子每個階段,媽媽Eva心如刀割,猶幸沿途獲社工協助,斈一亦曾提媽媽振作,「你唔使特別照顧我,因為你特別照顧我,都係歧視我」。Eva形容斈一是其老師,教她學習積極。斈一則堅定說,「我唔想成為一個廢人。」

明報記者 曾諾晞

聖公會福利協會3年前起經「友晴同路」計劃,一站式協助患危重病症或醫療情况複雜的兒童,提供陪診、社區支援等,迄今接觸逾180宗個案,包括斈一。

活動能力漸失無法根治

學習積極「唔想成廢人」

斈一(斈,粵音「學」)4歲時,Eva便察覺兒子和同齡孩子不同,無法立定跳1米。兒子升小學後,物理治療師建議他看腦科醫生,面診兩分鐘即獲告知兒子患上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個天好似跌咗落嚟」。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是漸進式遺傳病,每3500至5000個初生男嬰中便有一人受影響,患者漸失活動能力,無法根治,靠類固醇減慢退化。

新冠疫情期間面授課和物理治療暫停,斈一病情急速惡化,由原本可慢慢行、射籃,到後來喪失步行能力。Eva試過某天與幼子外出,弟弟走在前,斈一坐嬰兒車,被路人嫌「懶」,「細佬都行,哥哥都行啦」。到小五斈一需坐輪椅,因此轉讀特殊學校,Eva亦漸成為全職照顧者,每月陪覆診兩三次,讓兒子每天服用五六種藥物,但斈一全身上下幾乎無不退化。

訪問個半鐘,Eva哭了不下兩次,斈一則較平靜。Eva說斈一長期處於「清醒mode(模式)」、「好禪」,斈一則謂「點解要畀呢個病影響心情?」由7歲確診至今8年,Eva說兒子甚少自怨自艾,回憶當初邊哭邊跟兒子解釋病情,兒子倒安慰她,「打到機咪得囉」,某次兒子說,「你唔使特別照顧我,你特別照顧我,都係歧視我」。

盼念會計視藝 成年後找到工

兒子當時年僅10歲,Eva起初以為是童言童語,後來明白這是他的處世哲學,「其實呢幾年都係佢教我要積極,話我知我不用時時『點啊,斈一你點啊?』……我都慢慢學緊呢樣嘢,點樣如常生活」。

現時斈一的上肢陸續退化,穿衣也有困難,他說只能順其自然,盼多訓練,保持上肢活動,讓他可繼續畫畫。他計劃升高中後修讀會計和視藝,希望成年後找到工作,「生存到就得」,「冇想成為啲咩人,但我唔想成為廢人」。他又盼社會多了解及主動幫助罕病患者,「硬件可以改,例如斜路斜板可以整,但用唔用到都係睇『軟件』,例如別人唔想幫你,整幾多都用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