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單元1 , 單元2 , 單元1.1 , 單元1.2
【明報專訊】社會近年關心學童情緒健康。嶺南大學昨日公布研究,顯示今年度本港學童快樂指數為6.75(滿分10分),較去年微升,惟學童的生命價值感指數見近7年新低,跌至6.74。嶺大研究團隊認為政府的三層應急機制只是亡羊補牢,呼籲加強生命教育,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打好個底」。教育局昨回覆稱,正密切留意機制運作,已委聘顧問檢視成效。
教局:委顧問檢視機制成效
教育局稱一直致力推動價值觀教育,其中生命教育不可或缺。局方稱截至上周五,於第二層機制收到123宗須轉介「校內支援網絡隊伍」的學校求助個案;又指去年有32宗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今年截至上半年則錄得13宗。
嶺大團隊今年3月起,訪問來自19間中小學共3536名學生和152名教師,顯示本年度香港學童快樂指數由去年的6.62微升至6.75(見表)。同時,反映學童認為「活在世上有否價值」的生命價值感,則連續4年下跌,由2017年的7.27跌至本年度6.74。
學童快樂指數微升
負責研究的嶺大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教授何濼生說,快樂指數上升跟學業壓力減少有關。但他對學童生命價值感呈跌勢感擔憂,認為分數愈低,學童自尋短見機率愈高。他認為儘管學業壓力減少,但學生在疫下缺乏面授課堂和同儕互動,復課後又面對家長提醒追趕落後的進度和成績,導致學生難以找到學業以外的目標,「家長的原意是想幫他們,其實變相催谷成績,這個氛圍是『有毒』的」。
何濼生:識別問題太遲 應推生命教育
團隊認為生命教育對學生的快樂指數和生命價值感有很大的正面作用,讓學生有足夠的「心理資本」應對惡劣環境。可是,調查卻顯示學校生命教育指數大幅下降,不足四成受訪教師稱曾受生命教育相關的培訓。
為應對學童自殺問題,政府去年12月推出三層應急機制。何濼生以廚房漏水比喻機制如同「不關水喉,只顧抹地」,「你去identify(識別有問題個案)已經too late(太遲)」,冀當局加強生命教育。
另外,調查發現學童面對欺凌趨普遍,約兩成受訪學童過去一年曾遭欺凌,小學生被欺凌情况最嚴重,近25%小四和小五生曾遭肢體和言語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