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單元27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 單元1.1 , 單元2.4
【明報專訊】中大早前研發出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CU-Brick),利用線纜控制機械人砌磚,今年1月下旬首次將應用到建築項目,建造校園內的「再生園」。負責開發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表示,機械人透過鏡頭定位可減少放置磚塊的誤差,比起人手更能有效建造設計複雜的建築。
CU-Brick配備機械臂,如「扯線公仔」般由4根支柱上的8組線纜及摩打控制平衡及移動,工作人員只需將磚塊放在特定位置,機械臂就會夾起,依據人員預先輸入的設計方案自動生成的電腦指令,自動砌放磚塊。劉達銘指出,以往由人手建造複雜設計、如蜿蜒曲折的建築物,容易因視覺影響令磚塊位置偏移;機械人則可自動實時修正移動路線,並透過鏡頭分析確保施工精準,因而更適合複雜結構的工程或藝術建築。
水泥「難控制」 尚需人手塗
目前系統施工過程仍需人手在磚塊之間塗上水泥,劉解釋,磚塊厚度、斜度不一,需要水泥調整以確保磚塊維持同一水平,但目前傳統水泥較流質,機械人難以控制每塊磚塊所需分量。不過,他稱未來會着眼開發自動灌漿系統,令機械人可全自動運作,並嘗試用較輕的材料,例如以竹做支柱,以便整套系統安裝及應用到不同場景。
中大建築學院高級講師Adam Fingrut亦有參與項目,稱機械人可免卻工人高空工作的風險及減省人手;此外,項目亦展示出方便的施工模式,因過往興建不規則建築,人員需要大量參考圖及持續測量,而採用CU-Brick下部門之間甚少做上述工作,只需透過電郵或通訊軟件傳送資料及協調。
中大「再生園」項目由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建築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及「建造與建築學機器人中心」合作策劃,採用CU-Brick在校內興建一組佔地約120米、高2.5米、由5800塊磚組成的弧形牆,為中大師生提供集環保及休憩功能的共享空間。中大預計項目4月落成,下半年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