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7 , 單元20 ,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 單元2.4

灣區熱搜:港水耕貨櫃轉戰東莞 產銷皆增 行業生態多樣 夜市直播消費帶來新點子

12-03-2025

綠芝園創辦人譚嗣籇在東莞虎門基地研究牧草種植,開拓更大市場。(林迎攝)

【明報專訊】在香港以室內種植起家的綠芝園投資有限公司(Farm66)去年「揮師北上」,獲東莞松山湖邀請落戶,再於虎門覓得工場,除了生產鏈齊全助產能倍增,其組裝的水耕貨櫃箱直接從虎門港出口,運輸成本比香港低,內地業態豐富也令產品增添本土客戶。綠芝園創辦人譚嗣籇稱,除接獲更多訂單,種植範圍還從蔬菜延伸到菇類、中藥、牧草等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

明報記者 林迎

「世界工廠真係世界工廠,提供到一條完善生產鏈,我想要的自動化器材、機械,無論五金還是不鏽鋼,全部1小時內可送到,招聘技術人才也容易很多。」譚嗣籇說,他去年離港北上覓地,選擇地點時有多重考慮,首先是廠房樓底高,上方有吊機方便搬動貨櫃。現時位於虎門的組裝基地面積2000平方米,可同時並排放置14個標準貨櫃,若人手、配件充足,可疊起兩層貨櫃同時組裝,每月可交付28個水耕貨櫃。

生產鏈完善 器材原料1小時送達

其次是供應鏈成熟、物流便利,貨櫃車出入要方便、少受「限行」(指部分路段限制大型貨車在指定時間通行)掣肘,且各類運輸成本低,「要送份樣本去檢驗,虎門只要幾十蚊,香港走一轉起碼幾百蚊」。譚還稱,以出口至馬來西亞為例,若直接走虎門港,運費及碼頭費等共約2.2萬港元,但如果經香港轉口則需3.8萬港元,「客戶當然開心,因為運費是他們負責」,不過虎門缺少赴日航線,出口日本仍會經港。

此外,綠芝園的虎門基地離高鐵站僅10分鐘步行距離,譚亦自此開始來往兩地的生活,「我通常在香港見客,如果他們要看廠,就帶他們來虎門。現在經虎門的高鐵班次多了,以前是早上10點至晚上8點有車,現在是早上8點至晚上10點都有,我可以在東莞晚飯應酬完再返香港,回到家中也只要個多小時」。

基地近高鐵 兩地工作生活方便

落戶東莞是受當地政府邀請,現時綠芝園行政及展覽功能設於松山湖,譚嗣籇稱當地部門「好幫到手」,提供包括辦公場地及住宿租金優惠等政策扶持,「就算沒優惠,成本也很便宜,大約每個月2000元(人民幣)」,譚笑稱,「我前兩日在東莞吃碗鵝髀瀨才30元,真係有隻鵝髀喎!在香港要80元(港元),我都不捨得吃。」

一些內地特色業態亦給譚嗣籇更多生意新點子,譚稱內地有不少夜市,鄰近的虎門「不夜天」市集早前便邀請他進駐,因水耕貨櫃種出的蔬菜新鮮且乾淨,「即摘即食」,可成為食肆的噱頭攬客,「有些可食用鮮花如三色堇,4小時便會枯萎,無法遠程運輸。還有我種的彩色平菇,本身是很漂亮一大朵,但一摘下便會乾燥、變脆,運輸途中很易壓碎。但如果就近供給火鍋店做菌菇拼盤,賣相靚、食客喜歡,假設賣25元人民幣一份,ROI(投資回報率)可達70%」。

研郵輪設水耕貨櫃 供新鮮蔬菜

譚嗣籇的目標是種出更高價值的農作物或中草藥,除了一直在貨櫃中試驗的人參外,最想種的是蓯蓉(中藥材),但要用何種光照、濕度及營養液配比,譚稱還在研究,「內地有直播文化,我如果種出蓯蓉,可以與KOL合作搞線上拍賣,這邊一採摘,那邊馬上磅重、叫價,轉頭就交由物流運走,但香港沒有這種消費習慣」。

在他構想中,水耕貨櫃未來也可成為海事裝備,置於遠洋輪船上,只要有電力和淡水便能種植,「現在(郵輪)出去玩七天十天,到最後幾天真的沒菜食,就算有技術冷藏也不新鮮,只有在船上種植,才可食上新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