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登入
單元15 , 單元16 , 單元25 , 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 單元3.2 , 單元3.3
【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於今天下午3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正式拉開2025年全國兩會帷幕。政協大會發言人劉結一昨出席首場記者會,針對各界關注的中國經濟議題指出,國內經濟運行面臨困難和挑戰,消費需求仍不足,但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強調「中國經濟的巨輪,從來都是在劈波斬浪中揚帆遠航的」。
明報記者 李泉 陳灝 王佩凡 北京直擊
劉結一在記者會上介紹中國經濟發展狀况,稱2024年中國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湧現,智能製造、智能產品日新月異;綠色生產力蓬勃發展,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領跑世界;春節期間消費市場需求旺盛,家電和音像器材熱銷,按年增長166.4%,旅遊業增收37.5%。他形容中國經濟「正沿着高質量發展的航道穩健前行」。
「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待化解」
不過,外界有聲音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穩固」。劉結一就此回應說,「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經濟運行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消費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待化解」。但他重申,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有顯著的「制度、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體系配套完整」優勢。
「2024年,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深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收效顯著。」劉結一表示,中國快速普及智能裝備,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中國佔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人形機械人上春晚扭秧歌,無人機飛夜空放「賽博煙花」,人工智能開源大模型引發世界熱議,工業機械人裝機量佔全球過半,「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機勃勃」。
「開放大門只會愈開愈大」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面臨一些挑戰和風險。劉結一說,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廣大政協委員圍繞營造自貿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健全風險防控制度、發揮港澳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作用、推進服務貿易創新與先行先試數據跨境流動等,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例如,政協提出有序放寬醫療機構外商投資准入限制、擴大電訊增值業務對外開放試點等建議,被相關部門吸收採納,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
記者會沒點西方台灣媒體提問
劉結一表示,去年全國政協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僑方面增進團結工作,促進政黨、民族、宗教、階層、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此次記者會中沒有點到西方國家或台灣媒體提問,也無人問及兩岸議題或中美關係。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今天下午3時開幕,3月10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與去年相同。將安排開幕會、閉幕會及2次大會發言,舉辦3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
(2025全國兩會)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