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Icon

 /  ENG

單元13 , 單元18 , 單元19 ,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 單元2.3

港上月進出口表現齊勝預期 對美出口轉升15% 分析:或與關稅快落實有關

26-02-2025

香港1月出口增速顯著放緩,按年增0.1%,但仍勝於市場預期的2.9%跌幅。圖為香港葵涌貨櫃碼頭。(法新社)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1月進出口數據,出口增速顯著放緩,按年增0.1%,但勝於市場預期的2.9%跌幅;進口由跌轉升,按年增長0.5%,同樣勝於預期的2.7%跌幅。貿易順差錄得21億元,而市場原先預計將出現90億元逆差。分析認為,美國1月暫未對華加徵關稅,或成為出口至美國貨品表現穩定的原因之一。

明報記者 黃志偉

按地區劃分,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上升0.4%。其中,輸往中國內地的出口由升轉跌,按年下滑2.1%(見表),為去年2月以來再度錄得跌幅;對印度出口則大跌22.3%,連跌11個月。然而,對美國出口則由跌轉升14.8%,而輸往越南的增幅進一步擴大至73.9%,創近13年來最大升幅。進口方面,來自法國的進口按年大增1.42倍,馬來西亞與越南分別增長52.7%及48.4%;相反,來自韓國、美國及中國內地的進口則分別下降18.8%、16.2%及8.9%。

輸往越南增74% 創近13年最大升幅

從貨品類別來看,「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的出口按年增長40.6%,進口亦升52.7%;「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出口雖跌2.2%,但進口上升4.4%;而「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出口與進口分別下滑8.1%及16%。

政府發言人表示,1月出口增速放緩,部分是農曆新年的時間不同所致。因此,須待2月數據公布後,將兩者合併分析,以更有效評估實際情况。展望未來,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會繼續影響香港的出口表現。

政府發言人:須待2月數據合併分析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越南等東盟國家為香港第二大貿易伙伴,這些市場主要進口半製成品,經當地加工後再出口至其他國家,而中國所需的部分零部件在當地進行組裝生產,預料相關生意或可維持穩定。至於輸往美國的出口錄得逾一成升幅,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美國1月暫未對華加徵關稅,或是支持輸美貨品出口的原因之一。不過,美國2月起對進口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預料會繼續為香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

他又指出,內地有望推出更多具體措施刺激內需,或有助帶動內地需求,加上新興亞洲地區如越南等的經濟表現強勁,可望抵消部分負面因素。